事实上,一些“坏人”会成为真正的天国子民——保禄、奥斯定,而一些看来是有前途的人却最终负卖了天主——茹达斯。撒网最后的工作是上岸后分拣好鱼和坏鱼,这显然是在讲最后审判。
克服了身体的困难,常艳丽跟李麦会等几位教友,也开始了走村串户对外福传。她买了一个播放器,在村口先唱歌跳舞,吸引人前来观看,之后就开始为村民免费理发。最后她用自己的生活为主作见证。
刚开始时,邀请我们去的大多是冷淡教友,平时也不怎么进堂,所以,我们也自我要求随时准备自己的圣善灵魂,来为亡者祈求天主开恩,所以,保持自己时时警醒、不犯大罪、勤做补赎与克苦、妥当的告解(雅5:16),是我们对团员的要求
从教父时代起,教会就建议罪人们通过朝圣来补赎和悔改,而这种朝圣通常是单个人徒步甚至赤足远行,在整个朝圣过程中靠沿途乞讨来度日,并要做许多克苦和祈祷,为的就是能借此完全摆脱世俗和诱惑的羁绊,彻底净化身体,
于是他在与院长张克祥神父谈话时含着泪对他说:我现在理解您的苦心了,都是为了我的好,我不该总去看长上的缺点,不该要求太多,更不该只顾自己的感受,而不顾及您的想法儿。
原会长渠彩凤说:“神父的宽容、克苦、神贫、仁爱,将永远鼓舞我们走好成圣的路”!
几年的跋涉,他们不知克服了多少障碍,经受了多少苦难,终于来到了耶路撒冷城。正待他们喜形于色之时,异星忽然隐去皓光而藏匿不显。此刻他们没有埋怨上主在捉弄他们,更没有垂头丧气,败兴而归。
离别十几年的四位老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每个人都是眼含热泪、激动不已;就是你们,承前启后,携手同行,共克时艰,开创了包头教会的新时代的新篇章。
经常看到他早饭后拿上两个馒头骑上自行车就出发了,为了不给人添麻烦,神父极少在教友家吃饭,饿了就在街上吃个凉馒头,在当今这个吃喝享乐的年代,这种牺牲克苦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的修道生活。
先知巴路克因触景伤情而自问:「以色列!这是什么事呢?怎么你竟住在敌人的国内,在异地衰老,与亡者同污,与降入阴府的人同列呢?」(巴三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