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堂式进堂咏、致侯词、忏悔经、垂怜曲、光荣颂(主祭领唱,歌咏团直接应唱,不打铃,礼仪中可继续用琴配合礼仪歌曲)、集祷经圣道礼仪读经一、答唱咏、读经二、福音前欢呼词、福音(蜡烛提炉)、讲道、濯足礼:主礼讲道后
只要人向全能者以及受造物开放自己,倾向全部的真理和绝对的善,他便可以从自己之内出来,从自我中心的狭隘世界观中逾越出来,进入一种与天主、与其他人交流和共融的关系中。匝凯自身的灵魂因着与主相遇逾越了。
那么天主教的福传应该走怎样的一条路呢,以个人的拙见,天主教本身就是一个满被恩宠的教会,在诸多宗教中我们绝对有理由自诩为最完美的宗教,天主教的教友也绝对有理由自诩为司祭百姓与皇族后裔的特选一族,天主教的福传当走恩宠之路
我们藉着洗礼已归于死亡与祂同葬了,为的是基督怎样藉着父的光荣,从死者中复活了,我们也怎样在新生活中度生(罗六3-4)。圣洗圣事并非流于形式!它是深深触及我们生命的举动。
曾听一位神父讲道中讲到,一晚他正要进堂做弥撒,一个人上前对他说:“你是于神父吗?”“是的”“今晚弥撒之后,可否到我家里,与我谈谈关于灵魂的事?”“我很乐意,请你等我!”
至于其他人员,在礼仪中更让人不舒心。
赖他们的帮忙,提供了一片非常有益于我心灵成长的土壤———脆弱的我,脆弱的信仰就是在这一片逆境中日益坚强的。
请读创2:16节:“乐园中的一切树的果子,你都可吃”,恰好与蛇说的相反。天主所说的话重点原来在礼物上,一如他将亚当安置在乐园中一样。
在今天的灵修概念中,克苦这个词让我想起余秋雨在一次演讲中所谈及的昆曲来。他说昆曲被列为世界文明遗产,是我们的国粹。即是国粹就自然不应把它丢弃掉,可尽管如此,事实上它已不能像流行歌曲一样融入大众生活。
教宗当天的要理讲授围绕四部福音中耶稣的事迹,藉此说明耶稣如何将天主的慈悲带到圆满的境地。教宗勉励我们承认自己是罪人,应在修和圣事中体验天主慈悲的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