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友感慨道:“看到老一辈的信仰见证,我们更应珍惜这份恩典,将爱德代代相传。”本届祖父母与长者日活动在感恩与祝福中圆满结束,堂区将继续推动尊老爱老的牧灵工作,让天主的爱在世代之间流淌不息。
他们使徒性的工作、他们毫不懈怠的默默服务,以及他们对世人的爱德,我怎能不大加赞扬?
因虢国行了太多的恶德坏事,祭神也会加快灭亡;赵同、赵括不听赵婴的规劝,硬是要把赵婴放逐到齐国。夜间“赵婴梦见天神对自己说:“祭祀我,我降福给你。”赵婴遵嘱祭拜上天,第二天在上天的荫庇下,果真逃出虎口。
这样的传统源自圣经,例如《德训篇》中便有这样的记载:不要忽略长老的传授,因为他们也是从祖先学来的;从他们那里,你能学得明智,在需要时,你便能自知解答(德八11-22)。
当时多亏常住老主教府的丁宗杰、陈云棠、梅乘骐、蔡良申、蒋润生、陈忻德、张鸿耕、沈振安、艾祖章等前辈神长,沈保智秘书长以及范富强和俞新华两位铎兄,还有时在教区不同机构服务的沈保义、卢树馨、朱兆庆、朱方济、
龚成德主教,1889年10月25日生于爱尔兰西部戈尔韦郡的巴利纳斯洛(Ballinasloe),圣名巴特利爵,1906年初入方济会,1912年末来华。
(路23:34)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印度德肋撒修女对曾经严重伤害她的激进头领爱得那么真诚,以致当这个头领因患肺结核而被各家医院拒收时,德肋撒修女热情接纳、悉心照顾了他,使他感动不已。
1547年圣方济各·沙勿略在德纳特写成《摩鹿加要理问答》,其内容则是按照信经的史实编成的讲义,专供传教员予以发挥的要理问答。本书是以中文写成的,以备在中国传教事业时使用,可惜已经遗失。
神父注视着我说道:做神父,是要传扬天主的福音,帮助人建立信德,他是不结婚的,没有自己的家庭;别人关心、照顾神父,那是出于对神父的尊敬,更是对天主的信德和爱德;举行弥撒,这是神父应做的事,一般人是不能做的
2007年6月调来了一位新神父,他给我们讲道时说,作为一名基督徒,要聆听主的声音,传播主的福音,聆听人间的苦难,分担人间的苦难,像德肋撒姆姆那样,在爱中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