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我们若为了有限的钱和物,而放弃了宝贵的生命,值得吗?人生就应该是这样的吗?
历任教宗遇袭事件:1981年5月13日:若望保禄二世在圣伯多禄广场发表演讲时,被土耳其男子阿贾开枪击中,若望保禄二世身中两枪,送院急救。阿贾当场被捕,两年后在监狱中与若望保禄二世见面,获后者宽恕。
读经:宗五12-16、默一9-13,17-19、福音:若廿19-31天主教友在「宗教交谈」气氛下,会从正面去看待其它的宗教:其它宗教也有很多真善美的成分,基督的救恩也惠及没有正式领洗入教的人,只要这些人没有领洗的原因不是他们的过错
尤其在圣诞节的夜晚或复活节的黎明,他总要发动教友出去传报主的降世与复活的喜讯:“现在,我们就是牧人和贤士(就是玛达肋纳和若望),我们要传扬主所带给世界的喜讯!”
“祂爱他们到底”(若13:2)亲爱的弟兄姐妹们:今天,我们来探讨福音中一个最为震撼且光鲜的举动:耶稣在最后晚餐那一刻,将一块饼递给那位即将出卖祂的人。
然而,若没有莫尼加,或许就没有后来的奥思定。她的教育方式,不是单靠口头的教训,而是以生命的见证、祈祷的坚持与爱的陪伴,最终成就了儿子的归依。这位圣妇的家庭经历,为今天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在福音中,若望已经用以下的话表达出了这一事件: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使凡信祂的人获得永生(若3:16)。
不妨设想,若一个皇帝光着膀子出来,谁还对他尊敬呢?与此类似,一位神父举止粗鲁,言行不羁,也是大失身份的。有人把平民化看成了庸俗化,这是不对的。忘记自己的身份,是由于没有灵修的基础,失去了前进的目标。
但亚巴郎回答说:「他们自有梅瑟及先知,听从他们好了」(路十六29)。亚巴郎又驳回富人的抗议,说:「如果他们不听从梅瑟及先知,纵使有人从死者中复活了,他们也必不信服。」
司祭与肋未人:规避的诱惑比喻中的司祭和肋未人,都是当时社会中受人尊敬的宗教人士,他们理应熟稔梅瑟法律,并以身作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