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整个教会是一座野战医院,那么我们都是病人,从罗马的教宗到主教直至信徒无一例外。我们所有人都需要治愈!但一座野战医院也与一家普通的医院有区别。
在此,我认为非常有意义的是,一位宗教领袖(这里是天主教的教宗)不仅对自己的信徒群众宣讲环保这个主题,而且也论及了全世界不同世界观和派系的所有人,并以此引导一项新的对话。
范丽珠教授(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复旦大学全球化与宗教研究负责人)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宗教经历了恢复和发展的一个过程,如今基督信徒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包括基督新教和天主教已经有数千万的信众,所以
龙华民神父对于审定教友所用经文,功绩最著,1602年他出版了第一部天主教祈祷书《圣教日课》,利玛窦教给了中国信徒十诫、信经和最常用的经文,这些是每日要念的祈祷文,使用直至20世纪80年代。
分享是初期基督信仰团体的组成要素:「众信徒都是一心一意,凡个人所有的,没有人说是自己的,都归公用」(宗四32)。天主原不希望我们这个地球上所有的资源仅使少数人得益;这本来不是天主的旨意!
他最著名的一句话是“心与心对话”,这话激励了好几个世代的信徒,其中一位就是圣若望‧纽曼(JohnHenryNewman),他以这句话作为他牧徽的座右铭:“心与心谈话”(Coradcorloquitur)
比如我们平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要做为一个公理去不停地赞美它,实际上这与对神的承诺没有多少关系,这同样是功利换算的结果。这内中的道理是:如果对水不好,水就会覆舟。
一部分光仿佛在聚拢,加强,我不能直视……从果汁四射的天国的平安内露出那枚果核,在玛利亚的怀中……我尝到一丝苦味……感到惊奇和困惑
为人的一生来说,开头是喜宴,终了是葬礼,其间是平平凡凡过日子,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生命的旋律。这旋律提醒我们:人不是这个世界的永久居民,只是一个奔向天乡的过客。
当我读贾平凹的小说《秦腔》时,不由自主想起,我的母亲就像关中大地的人们一样,是位酷爱秦腔的民间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