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员,慕道者的臂膀
2012-02-06 10:37:55 作者:翟海晶 来源:《信德报》2012年2月2日,第4期(总第475期)
——北京教区西什库教堂福传中心见闻
前记
2011年11月7日,刚打开电脑,便收到一条北京北堂第36期慕道班某位学员的QQ留言:“12月18日我在西什库领洗,欢迎你来参加!”看到这个消息,我吃惊不小,因为差不多一个月前采访他时,这位高学历的高级白领只是客观地对我说:“天主教不错,但至于课程结束后是否领洗,我不确定。”
短暂的时间,慕道者们在慕道班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感动呢?不妨到北京北堂福传中心去看一看。
2011年9月4日的午后,阳光透过古老的教堂与高大的树木,暖暖地洒在了青砖铺就的教堂大院。面带微笑的引导员们披着鲜红绶带,洁白的T恤被阳光镀上一层薄薄的金色,从教堂敞开的大门一直站到后院的“西什库教堂福传中心”,迎接陆陆续续来到这里寻求真理的人们。这一天,北京西什库天主堂(北堂)将举行第36期慕道班开学典礼。
3月份北京教区各堂区神父进行了轮岗,2010年6月帮助南堂(宣武门天主堂)成立慕道中心的刘哲神父被调到北堂。刘神父到达北堂第一件事就是积极响应北京教区教友福传年的号召,在本堂罗春海神父的倾力支持下,成立了“西什库教堂福传中心”。第36期慕道班是北堂福传中心成立后开办的首期慕道班,刘神父起用一批充满活力的中青年教友骨干带领,吸引陪伴员、陪伴员助理34人全程服务。
陪伴员,是北京教区的一个全新创举,由热心教会福传事业的教友组成,他们负责全程陪伴前来教堂学习教理的人士完成课程。自慕道中心成立,南堂一直是教区福传工作的前沿阵地,“陪伴员”就是在这里率先产生的。
每期慕道班学员被分为若干小组,小组长其实就是陪伴员的前身,专设“陪伴员”其实与一次较失败的办班经验有关。2009年,南堂某期慕道班报名人数400多人,最终领洗者却不足200人,这引起南堂本堂刘永斌神父和慕道中心主任刘哲神父的反思,他们发现问题的症结主要是对慕道者的关爱不够。有一个安徽女孩带领的小组领洗人数最多,这个女孩在动物园批发市场卖服装,再忙再累,一到聚会的日子都从商铺打车到堂里陪伴她的组员,平日她还关心组员们的生活,时刻发短信与他们保持联系。于是,神父们决定单列出“陪伴员”一职,强调“陪伴员”对慕道者的“陪伴”除了在信仰学习上,还应该在发自内心的关爱上。2010年8月28日,北京南堂晚间弥撒中举行了慕道班学员陪伴员派遣礼,正式开始陪伴员的尝试。这一试,真的看出了效果,慕道者流失率降低了80%。
2011年9月4日北堂福传中心第36期慕道班的开学典礼上,陪伴员带领全体学员诵念天主经。 赛音巴特尔/摄
陪伴员的苦与乐
慕道班的陪伴员来自各行各业,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也有古稀之年的长者,既有来自几代教友家庭的热心教友,又有领洗不久的新教友,有单身青年,也有夫妻拍档。因为这些形形色色的陪伴员,让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学历的慕道者在本是陌生的教堂里找到了依靠。以下仅列出众多陪伴员中较为典型的几位,让我们透过他们一窥陪伴员的生活。
·细心的新教友夫妇
李文璐和徐嘉鸣是第十组的陪伴员,几年前他们还是教外人,2007年领洗之后,他们就与教会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但自己信仰虔诚,而且还成了其他慕道者的领路人、陪伴者。
李文璐老人今年72岁,是本期慕道班最年长的陪伴员,他和老伴本来在南堂英文唱经班服务,答应参加北堂慕道班的工作后,只能遗憾地放弃前者。“我们骑车到北堂所用的时间是到南堂的两倍,一方面是我的身体状况不太好,有高血压,另一方面陪伴员这个角色实在很费心,一旦开始就得把大部分心思用在学员们身上。”他们虽然热情,但是又十分忐忑,担心因自己做得不好或自身疏忽的缘故把“小羊”吓走。
李文璐老两口每天的话题几乎都是自己小组里的11名学员,针对每个人在慕道班的表现,分析他们对信仰的认识程度,如何给予有效的帮助。
与徐嘉鸣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好友“三同”参加第36期慕道班的经历很奇妙。8月的一天,她到附近的佛教居士林散心,回来时不知怎么却走进了北堂,正巧看到慕道班的招生信息,遂填了报名表,结果上课第一天就遇上故人。
慕道班开学那天,三同和徐嘉鸣手挽手谈了许久,“我也不是埋怨你,你要是早点把你这信仰告诉我和女儿,她也不至于想不开……” 原来三同唯一的女儿,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却突然间寻了短见,事情发生的时候三同因病正在医院接受治疗,当时同事叮嘱徐嘉鸣,千万别联系三同,留些时间让她自己消解悲痛吧。徐嘉鸣听了同事的话就再没有联系,但她和老伴一直惦念着好朋友,没有一天不为她祈祷。
其实,徐嘉鸣夫妇热心福传的女儿曾提醒过她,“妈妈,你怎么不把你们学校的三同阿姨领到教堂来呢?”但是,她想到同事说的话还是放弃了。
让李文璐和徐嘉鸣感到遗憾的是,学员填登记表时,在“最终领洗否”一栏中,三同填了“NO”,据她自己说,是想通过学习真正了解了教义后再考虑洗礼。两位老人说,“我们只能继续为她祈祷。”
随着慕道班课程的进展,李文璐和徐嘉鸣发现三同有一些变化,“她从来没有表现出对宗教知识有抵触的情绪,好像慕道班的课程她都很感兴趣。”每次课程结束,三同都跟随他们参与弥撒,并主动上台接受祝福。弥撒中互助平安和唱圣歌的时候,徐嘉鸣有时会看见三同眼中闪着泪光。
·爽朗的东北姑娘
韩宇是个地道的东北姑娘,个性爽朗,正如她在自我介绍中所言自己是北漂一族,在北京这个拥挤的城市生活了十个年头。韩宇想起自己小时候上要理班时引以为荣的一件事,那个时候老师问他们“人为什么活在世上?”因为她比其他小伙伴多背诵了半句话,所以得到了老师的褒奖,她清楚地记得自己这样回答:“为恭敬天主救自己和别人的灵魂!”仿佛一切早有安排,天主就是想让这句话成为韩宇的座右铭。与上主建立起亲密关系的韩宇,从被陪伴的对象成为带领者,她几乎把工作之余的时间都用在教会团体,先后服务了四期慕道班,她说:“只要教会有需要,我就把时间放在这里。”
韩宇带领的第七组,目前定期学习的组员有11人,其中一个名叫张杰的组员是服务组曹钰带进慕道班的。张杰今年25岁,是曹钰两年前在健身房认识的朋友,是个单纯、开朗的北京女孩。结婚没多久,有了孩子,结果孩子生下来才两个月,丈夫就出轨抛弃了她;张杰的父母要她赶紧把孩子交给他丈夫,离婚再嫁。这个年轻的母亲只得独自带着刚出生的儿子住在北五环外租来的小房子里。曹钰是个非常热心的新教友,得知这个朋友的遭遇后一直安慰她,更相信信仰能帮助她,但害怕被误会成“为了传教才关心别人”,所以要韩宇一起去看望张杰。
推开北京昌平区一个常见的“蚁族公寓”的一扇门,韩宇在这个弥漫着奶味的小屋里见到了张杰,一个扎着马尾的清秀女孩。可能很少有客人来访的缘故,见到她们张杰显得格外开心。韩宇非常喜欢孩子,在曹钰和张杰聊天时,她抱起了白白嫩嫩的婴儿爱不释手,“她是韩宇,我们都是天主教的教友。”曹钰向年轻的妈妈介绍。张杰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信仰这些事,饶有兴趣地听着韩宇和曹钰两人讲她们是如何认识基督,在教会大家是如何互相帮助的。
张杰也讲了自己的遭遇,韩宇发现她的婚姻危机其实也与她对丈夫的不信任有关,她很真诚地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她:“一把沙子你攥得越紧,反而流失得越快。你换个角度替他想想,你这样不信任他,天天唠叨他,他在你面前一点尊严都没有,可能就觉得这个家不再需要他。而且他又没有信仰,不像我们天主教徒对待婚姻特别神圣,不可以离婚……” 她们告诉张杰,会为她祈祷,希望她幸福。最后告诉她如果有兴趣可以在9月4日来慕道班感受一下,看看信仰是否对她有帮助。曹钰更是自告奋勇地说只要张杰愿意可以开车接送。开学典礼那天,张杰真的带着孩子来到慕道班。
上了三节课的时候,韩宇发现小组成员的心扉敞开一些了,她决定自己做东请组员们聚次餐,她打算分享一下张杰的情况,同时请家里有小孩的家庭拿些小孩衣服来,让张杰在团体中体会到爱与温暖。本来韩宇心里还有些顾虑,怕自己这个聚餐的提议引起大家的反感,但这很快被一个个愉快的回应打消了。
9月25日下午是慕道班第四节课上课的日子,这天中午十一点半,韩宇邀请到班主任程武和几位组员在北堂附近的小餐馆欢聚,因路程较远张杰没有参加。聚餐的朋友就“学会关注身边的人”的话题聊了很多,大家决定要做到不刻意地给张杰帮助,比如对她微笑、耐心倾听她的心声。
这天下午慕道班课程结束后,张杰忽然发觉有很多人关心着自己,她对韩宇说,“咱们组员真好,那个姐姐和我说话了……那个上点岁数很严肃的先生今天给我分享了他的经验……有个姊妹送了我家宝宝一套衣服呢……”
“那次聚餐大家不让我买单。”韩宇不好意思地说。聚餐时,学员们告诉韩宇,这样聚在一起边吃边聊的方式非常好。饭后,有一位慕道者担忧地问:“是不是领了洗以后,就不能这样在一起了。那样谁管我们?”班主任程武尽心安慰了他们,让他们不用担心,领洗结束后,只要他们有时间,北堂还有好多小团体可以加入。
深受鼓舞的韩宇称当陪伴员的过程让她的内在更加成熟,生命充满喜乐!
·热心老教友
一位白发婆娑的老人迈着略显踉跄的步子走出教堂,她手提一只绛色布兜,热情地和她领进教堂的新教友打着招呼,边说边从布兜里掏出一张圣像和几个小册子交到新教友手中,嘱咐她要热心祈祷。这位老人叫张惠君,是一位退休女教师,自2004年开始,共服务过12期慕道班,最开始还没有“陪伴员”一职,她一直担任组长。老人家总是把“我们没有做什么,一切都是天主的恩赐,我们除了感恩还是感恩”挂在嘴边。
她的老伴李庆梅是位特别热心的教友,多年来积极支持文字福传工作,是“信德”很早的通讯员和发行员。前年李庆梅去世,从悲伤中走出来的张惠君感到时不我待,决心继续把老伴热衷的传教工作做下去,她说她渴望每期慕道班都能来服务。
张惠君老人的生活很规律,每天早晨准时到北堂参与7点钟的弥撒,弥撒结束后,如果没有别的事,她会继续留在教堂拜苦路。周日的慕道班,她一节课都没落下过,真正做到风雨无阻。她谦虚地说这是一个陪伴员的职责,只要组里有一个人参加,我就必须在那里陪伴他一起上课。这几年张惠君的腿脚不太好了,家人非常担心,却也不愿拂她迫切奉献的心情。天气不好的时候,张惠君的儿子就陪着母亲一起来慕道班。
张惠君老人(中间站立老者)在课后带领组员们分享。海晶/摄
张惠君老人对陪伴员这份工作尽职尽责,她不愿让她们小组中有一人落后。老人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录了她从第一次在慕道班服务开始所有在她小组里慕道的成员的信息:姓名、年龄、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翻开她那厚厚的笔记本,里面画满了圆圈、三角和小方框。张惠君解释,“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些都是我小组里慕道者来听课的记录,来听过课就画上一个圆圈,临时有事来不了的就画上一个小三角,联系过后再把不能来的原因写在后面……”
她谦虚地对“信德”的记者说,“我这个人真没什么好采访的,一切都是天主的工作,我只是他手中的工具。”
张惠君老人带领的学员中有大学教授、公务员、医生、大学生等,也有着很多平凡的人,老人认为天主拣选有知识的人,也不忘记贫病弱小。她介绍说,她的小组中有个叫菅礼臣的就是这样一个特别被天主所爱的普通人。
菅礼臣只身一人从偏远农村来到北京做清洁工,没上过学,连写自己的名字都困难,由于收入微薄,菅礼臣四十多岁了也没能成家。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到教堂慕道之后,他十分珍惜,一次课程也没落下。
每次上课,看到别人在读圣经学圣经的时候,只有他一脸落寞地不言不语,张惠君忽然意识到什么,于是就把一个录着全部圣经的MP3送给了他,“即使他不识字读不了书,也能像别人一样知道圣经是什么,天主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训导。”
“他跟我儿子年龄差不多,在北京又没有亲人,干清洁的活儿起早贪黑不容易,所以特别心疼他。”张惠君对菅礼臣特别上心。有一天从不缺课的菅礼臣竟然没来上课,张惠君很担心,马上给他打了电话,得知菅礼臣在家乡的妈妈生了病,为了能让妈妈治病,他又多接了另一份清洁工作,所以一天打两份工的他就没有时间来上课了。
张惠君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这孩子多孝顺啊,孤身一人,将来老了可怎么办呢?”于是张惠君又操心起小菅婚姻的事,逢人便打听有没有年龄合适的姑娘。
“其实天主特别爱我们,早就为我们每个人安排好了一切,小菅的事就是证明。”正在张惠君发愁的时候,堂里一位80多岁的老教友也在担心哪天自己“走”了,未婚的女儿可怎么办。这位老妈妈的女儿跟菅礼臣差不多的年龄,从单位下岗后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性格内向,为人老实,多次相亲不成,所以就耽误了下来。
张惠君找到这位老妈妈,两人一商量,就把姑娘介绍给了菅礼臣,让两人试着交往。菅礼臣也是个老实人,张惠君总是叮嘱他要多关心姑娘,给人家留下个好印象,小菅一席话让老人放下了心,“您放心,只要有我一口饭吃,决不会饿着她。” 热心肠的张惠君为撮合两人,也对姑娘很上心,不断地跟姑娘说,小菅工作量大,又没亲人在身边,要多体贴他。
让张惠君很欣慰的是,一个主日天的弥撒中,她看到菅礼臣和那位姑娘手牵着手进堂参与弥撒,两人看上去都挺高兴,有说有笑。
“小菅跟我说,这期慕道班学习结束后一定要领洗,因为天主给他安排的是以前从来都不敢想的。这一份爱,他会记一辈子。”张惠君坚信天主待人无限慈爱,而陪伴员有责任把这份爱传递给人,无论是在教堂慕道期间,还是在慕道者的生活当中。
碰撞与包容
第36期慕道班的课程都安排在主日下午。1:30,所有陪伴员与服务者集合,陪伴员们需要总结每次的收获与教训,与其他小组陪伴员交流分享,并安排当日的工作,最后献上服务交托祈祷;2:00-2:30,迎接学员并进行组内沟通;2:30-3:00,互动的圣歌学习及祈祷;3:00-5:00,讲课;5:00-5:30,组内分享,除当天课程内容,陪伴员参照课程表的服务内容带领组员学习;5:30,进堂参与主日感恩弥撒。
活动安排上虽然尽心,但有不少学员不理解。比如在互动圣歌这个环节,李文璐他们的第十组的学员就有两种意见,青年和心态开放的慕道者学唱这些歌曲时也很积极投入;而以老年和较传统的慕道者为代表的一方则一听吉他声就感觉“燥得慌”,有几位学员来自教友家庭,其中一人说,“我回家问我的母亲教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她告诉我是非常安静、肃穆的,这样又唱又跳的,我实在接受不了。”现在这几位每周末下午三点才来,直接错过唱歌的环节。
对此,徐嘉鸣说:“其实以经验来看,真不好说这些活动该办成欢快的还是安静的。我和老伴更倾向于学习那些比较安静的歌曲,因为从传统文化上考虑,中国人喜欢静,而且现在的都市生活也很难找到传统教堂那种安静的环境。”他们希望负责人可以合理协调一下,让慕道班的活动既符合传统又可以调动大家的情绪,另外也希望学员之间能够彼此相爱,互相包容。
开学典礼上,17个组的陪伴员代表,要分别上台做一分钟自我介绍,之后各小组陪伴员手持该组号码牌分散在教室四周,学员根据个人喜好选择陪伴员。韩宇说,曾经的分组中,因为某个陪伴员第一印象好或口才出众,很多学员都愿意报名加入他的组,结果别的组报名者很少,引发过一些矛盾。“如果直接由神父或班主任来分组,也不太好,显得教会太专制,不给学员足够的自由。”
这次分组,班主任程武想出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先根据当天到场人数,确定出每组的平均人数;分组时仍依学员自己的喜好选择陪伴员,并和陪伴员抱成一团;陪伴员热情招呼学员同时不断报出小组尚缺的人数,直到人满,劝说多余的人抓紧找其他组。
每年南堂、北堂的慕道者中,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占很大比例。通常他们选择接触信仰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同时也不会轻易地相信他未听说过的理论。李文璐组有一位慕道者已经参加过三期慕道班了,但是仍不选择领洗,对于这类的学员,他们开始感到很困惑,还是程武的一句话使他们宽心:“你把种子撒进他们心里,结果就交给天主吧。”
陪伴员手册
一本装帧精美的《北京西什库教堂慕道班陪伴员手册》,包括了“教学计划”、“班务流程”、“职责分工”、“进堂须知”、“圣经概述”、“怎样过主日”、“认识圣母玛利亚”、“常用圣人圣名中英文对照查询表” 等诸多图文并茂的内容。
这样完备的慕道班培训资料,怕在全国绝无仅有了。2011年8月26日,在北京近郊接受两天封闭式训练的陪伴员是这本手册的首批使用者。
这本手册的编纂者同样是一对热心的陪伴员夫妇——程武和李文香。程武是北堂第36期慕道班的班主任,也是本期陪伴员的负责人,从事媒体工作;李文香曾进修MBA,现自己经营一家公司。他们从2003年开始接触福传工作,多年来积累了不少办班经验,这一期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尽量让学员全面地掌握信仰的核心内容,程武与北堂福传中心负责人刘哲神父商定了教学内容,李文香则借鉴了一些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完善了陪伴员手册。
许多陪伴员都对手册爱不释手,因为这本手册设计得精致而贴心。其中“慕道者情况登记表”就类似公司的员工考核表,包括慕道者的出勤状况、积极程度、爱心意识、课业完成情况和特别沟通记录。表格最下面的“温馨提示”写着:请每次认真记录每位学员的状况,在第36期学习结束的时候把所有表格交上来。累积在天上的财富,我们一起努力。
随手翻开手册的一页,看到一个质朴的小方框,里面只有几行简短的文字“一个微笑,一句爱的语言,一个爱的行动”。难能可贵的是手册中明确了对包括陪伴员在内的所有慕道班服务人员的具体要求,总结出“八原则”和“八颗心”。“八原则”为“深耕信仰、诚实守信、主次分明、树立形象、最佳方案、收集信息、超值服务、团结一致”,其中“主次分明”要求,在与学员的交流过程中,要注意交流和服务的重点一定紧紧围绕信仰的主题开展工作,切忌胡侃乱扯,把握不清楚的事宜请教神父或班主任;“最佳方案”指与学员交谈时不可盲目承诺或判断,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汇总后由团体统一解决。“八颗心”指“敬畏、爱慕天主的心,感恩的心,奉献的心,顺服的心,谦卑的心,热忱的心,细致的心,勤奋的心”。
刘哲神父介绍慕道班陪伴员手册的设计细节。海晶/摄
刘哲神父告诉“信德”记者,北京不像香港教区那样慕道期长达两年,南堂和北堂的慕道期都只是三个月的时间而已,陪伴员岗位的设立是为了补充、完善和加强慕道班工作。希望通过陪伴员手册促使慕道班规范化发展,“许多人在慕道班上完课后,对信仰知识比较了解,但像怎么请安、进堂须知、常念的经文等一些最常用知识却知之甚少。慕道班老师讲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在短暂的时间讲这么多内容,那么这些事情都由陪伴员来完成。”刘哲神父翻开的陪伴员手册的课程表一页,指着课程表上的陪伴员服务内容一栏,对记者解释,“比如12月4日,罗春海神父在三点到五点讲‘基督徒的新生命’,那么五点到五点半除了带领学员结合讲课的内容做分享,还要根据手册的辅助资料介绍十四处苦路。”
《北京西什库教堂慕道班陪伴员手册》中篇幅最多的部分是“系列课外辅导资料”,它的内容来源为《圣经》、《天主教教理》、《慕道者指南》和《要理问答》,这些内容都是相当实用且陪伴员可能随时需要解答的问题,如十四处苦路及默想内容、修和圣事等。这些内容给了新教友陪伴员许多帮助,补充了教会知识。
牧灵与福传并重
2011年12月18日上午,北堂第36期慕道班举行了隆重的集体洗礼,155位学员加入教会。弥撒结束后,堂院成为欢乐的海洋,不同的面孔用开怀的笑容、感动的泪水、深情的拥抱,诉说回归主怀的喜悦。大多数新教友纷纷报名加入堂区各种团体,并兴奋地把精力投入到他们进教后的第一个圣诞节……
第36期慕道班全部课程结束了,陪伴员们向天主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从距离领洗的日子还有27天的时候,全体陪伴员开始为“小羊们”连续做三个九日敬礼,为他们战胜诱惑顺利进教而祈祷,接下来他们还要在这领洗后的27天,继续做三个九日敬礼,为坚定他们的信仰,在主内得到安慰而祈祷。
李文璐、徐嘉鸣夫妇带领的第十组这次有8人领洗,“三同”也在其中。说实在的老两口非常关心这位在职的教授“三同”,特别希望她领洗,但总害怕生硬的劝说会起反作用。一次三人一起吃饭,三同对他们说:“通过慕道班学习我发觉自己真心需要主啊!反正我迟早都要加入教会,不如趁着这次你们是我的陪伴员领洗。”听了三同这番话,李文璐两口子异常激动,感谢圣神的做工。
张惠君老人格外关照的小菅,也顺利领了洗。“小菅是个特别好的孩子。虽然我们给他介绍的那个姑娘没成,但小菅还是跟姑娘说有啥需要帮忙的随时可以找他。”张惠君说起这事一脸的遗憾。领洗后,菅礼臣对教会的事很上心,他还把福音传给了一起做保洁的一位老工友, 他的工友刚刚报名参加了第37期的慕道班。
集体洗礼上,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怀中的婴孩一起领洗入教,对了,那就是韩宇组的张杰。尽管张杰带着孩子住在五环,但慕道班的课程她几乎没有落下过。接受信仰后,这个单亲妈妈坚强了很多,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她告诉韩宇,现在想通了许多问题,通过反省,她发现那段失败的婚姻的确有很多自己的原因,她说,与人相处应相互理解,不能尽依自己的性子。
北堂福传中心成立短短时间取得良好的成绩,离不开两件法宝,即牧灵和福传。
牧灵是向内的福传,它是福传的基础。想捕鱼当先修网,这是福传时该优先考虑的事项。刘哲神父说,其实福传最主要的力量并不是神职人员,“我们能提供的只是一些方便,教会福传真正应该依靠的是教友的力量。”依靠天主圣神来培育教友,就要先把教区传道员、陪伴员等福传一线教友的牧灵工作做好,让这批教友带动福传。
程武用恰当的比喻解释福传的意义,“一个牧人把一批羊带到了新鲜肥美的大片草地上,这些羊吃饱了就会迫切、欢喜地把其他小羊带到这片草地上。” 福传就是把好消息告诉别人,这个好消息不是外在的概念,而是福传者亲身经验到的,是他人生当中最重要的讯息,使他迫不及待地告诉别人,因为每个陪伴员的生命都有与上主相遇的经历。
第36期慕道班的全体陪伴员,热情地向新学员介绍自己。赛音巴特尔/摄
陪伴员、福传员等热心教友实际上就是良好的牧灵成果,有了这样的“软件”,还需要怎样的福传方法呢?
首先是理性的福传方法。
北京教区因其地域的优越性,使得当地教会极具包容性,信仰也比较活泼。这里的教友普遍文化素质比较高,本身也对信仰进行深刻的思索,他们深知用传统说教甚至有些迷信的方法对高素质的慕道者并无说服力。无论南堂还是北堂的慕道中心,都不鼓励陪伴员通过宣传奇迹或宣传信教比较功利化的好处来“诱”人进教。
王莹是北堂第36期慕道班第十组的慕道者,她因加入青年唱经班而接触到天主教,那时候,有个老教友整天在她耳边叨叨“你信主吧,信主吧……”让她几乎萌生要离开唱经班的想法。还是后来唱经班一位老师坚定、真诚地对她说:“就算你只是来教堂唱歌的,我们也欢迎你!”这让她彻底放宽心,踏踏实实留在唱经班,最终她从圣乐中不断获得灵感,找到了真正的信仰。
南堂和北堂还积极运用网络媒介创办网络福传。北堂福传中心的博客虽然建立时间不足三个月,但访问量已突破5000次;第36期慕道班的QQ群,每天都非常活跃,慕道者在平日也可以与陪伴员、学员交流、分享。前不久,QQ群里一位慕道者被人骗取700元钱,她十分难过,甚至怀疑“天主是不公平的”,最后在班主任、陪伴员和群里数位慕道者的开导下,终于悟出“十字架”的内涵。
此外,两个堂口都开始关注洗后关爱领域。据刘哲神父介绍,慕道班结束后,慕道者领洗当天,堂区的各个团体开始招募纳新。“老年人可以加入老年唱经班、读经班,青年人可以加入青年圣经分享营,不喜欢唱歌的可以加入服务组等等,保证每个新教友在离开慕道班后,仍能得到团体的关爱,信仰得以继续成长。”
南堂墓道中心于2010年7月开发出一系列福传纪念品。绣有“主赐平安”和“耶稣爱你”字样的毛巾,印有耶稣肖像的文化衫,圣母圣心外观的壁灯……南堂一位老教友就是因为提着印有“耶稣说: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经过我,谁也不能到父那里去”的环保袋,经过公园时,成功地引领一位大学生进教。北京教区第一批慕道者陪伴员刘季秋教友,是福传纪念品的主要负责人,她介绍,这些福传纪念品义卖所得的收入,全部用于印刷免费发放的福传资料和宣传册。“我们设计的福传用品既给教友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又传播了福音,达到一举两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