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祖亮的两个儿子都过着自食其力的快乐生活,受父亲的感染,也都有怜悯和同情之心。小儿子在念大学的时候,每月只要三百元的生活费,而且还要省吃俭用去帮助贫困学生。余祖亮感动了家人,更感动了许许多多的陌生人。
典礼会场走进会场,红色条幅上醒目的大字点出了今天的主题,长长的桌子上摆满了饮料和果品,学员们的爱心奉献营造了教会大家庭的温馨氛围,呈现了庆典的喜庆色调。
今天我们看到,容忍与司铎生活不相称的行为举止,不是爱。同样,任由人传播异端,也不是爱。在这同时,牧杖也应该成为牧人的短棍,帮助人走艰险的小径追随主。
他过的是祈祷与克苦的生活,一日三餐大都是自己腌制的咸菜,他常给我讲圣五伤方济各、圣本笃打苦鞭、扎苦带的故事。几乎每次见到他的时候,他都是在屋外坐着念玫瑰经,他常对我说:亮亮,求圣召,立志修道吧!
耶稣基督的爱是无界限的–同样,那些追随基督大爱的足迹,和时刻准备牺牲奉献的人们,也是超越国际的。基督爱的纽带把我们所有人凝聚在一起。
春节后数天在辅仁圣博敏神学院的耶稣会院小住,与房神父等耶稣会朋友一起生活,也再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位学者前辈。记得当时谷寒松神父等耶稣会神长知道我在辅大后,便在春节期间有了这样的安排。
4.在他们的生活中,尤其在他们死的时候,我要护卫他们。5.我要多多祝福他们从事的工作。6.罪人在我心里,好比进了仁慈的汪洋大海。7.冷淡的人将变成热心的人。8.热心的人将迅速地进修到更齐全的境地。
“几十年来,在圣公会团契里的生活塑造和滋养了我作为一名天主教基督徒的门徒身份。这是我第一次领受基督生命和信仰的圣礼恩宠的地方,作为牧师和主教,我已奉献了半生。我将永远珍惜这一切,并为此而心存感激。
他们完全地为了爱天主及他人(即使那些损害他们的人)的善,而选择积极地奉献自己的性命;这种态度包含了一种意识(不逃避)和自由(非无助)的元素,与被动受害者是完全相反的。
在当今社会中,儿童、青年、成年人及年长者一起生活共处,但“比例发生了改变”。教宗指出,“长寿形成了大量的人,在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儿童的数量极少。这种不平衡的状态造成许多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