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认为问题的根源在哪里?除了立即采取行动外,还应当怎样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人会问:「告诉我们圣母将於今天下午4点发出讯息的先知们在哪里?」教宗强调:「这不是基督徒的身份。天主的最後一句话是『耶稣』,到此为止。」另一条在基督徒的身份上走回头路的危险道路是走世俗的路。
这的确是个甚么事情使我最喜欢和哪里有最愉快的考虑。它似乎是把所有的爱融合在一点上,我仍然能够在世俗中生活、和我的学生一起教学相长,还有参与堂区生活,而因着这完全的承诺,我更能够全身投入服务教会。」
实际真正的信仰,就如我们孝爱父母,不一定非要走到哪里,就把父母带到哪里。而是把父母的教导铭记在心,为父母增光,让父母放心等。真正的信仰也不是整天跪在圣堂里,就算热心!
我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即将面对的生活可能清贫,可能艰辛,可能繁琐,可我希望那是独特的、有趣的历经。我想生活是不需要那么有意义的,简简单单就够了,一种体验而已。其次,这样一名优秀的女生何以误入歧途?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是我们的信仰吗?还是我们的制度?是神职人员?还是每个教友?为什么教友们会成为神父的粉丝,而不是基督的追随者?成了神父团,而不是基督徒?人们只记住了神父,而没有认识耶稣。
每逢春节,不管他人在哪里,不管有多忙,都要打电话给祖父拜年。 朋友说对这件事村里人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老人太过实诚,还有人说他有些傻,而我却听得泪流满面。
喜欢劳动的王神父说:这些大学生大多是书呆子,又是独生子女,没有经历过甚么,哪里知道生活在该地区的农民有多苦多累。他们在事后还分享说:‘该地区太荒凉了,不是人生存的地方。
情急之下,母亲和小姨竟然想不起送老衣放在哪里,姥姥指点给她们。收拾停当后,王有神父赶到,为姥姥行了圣事,嘱咐姥姥抓紧圣母的衣角走,一生睿智的姥姥安息于主怀。
2008年冬,圣诞节快到了,她忙碌着在教堂里布置圣诞马槽,当时缺少做雪花的棉花,便叫儿子去某个教友家里要,她儿子问:这么冷的天哪里有棉花?她自信地说一定有。果然去后,那家人正在门口晒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