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参与政治的基督信徒,主教们认为,他们的言行应符合信仰,不该作妥协,而须由正直的良知和没有权衡余地的价值观来引领。
谦逊由自我反省开始,即我们能否从良知的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反影。我想,堂区教友渴望在神父身上看到的谦逊并非甚么大事情。
在这个时代,我们在教会内面临着一个巨大的诱惑,即操纵良知、神学洗脑的诱惑,这种诱惑最终会把你引向与纯粹唯名的基督相遇,而不是与生活基督的位格相遇。
教宗也特别谈到罗马城,指出这是一座独一无二的美丽城市,但是其中也有许多在物质和精神上遭受痛苦,以及贫穷、不幸福和受苦的人,他们在质问政府当局及每位市民的良知。
我想信任不仅需要建立社会制度,信任机制等相应的他律,同时更需要来自人内心的改变,人性的自律,以及对良知、道德、信仰的珍视。
为此,教会为每个人和每个民族的发展所提供的第一个贡献不在于物质工具或技术协助,而在于宣讲基督的真理,这个真理教育人的良知,教导人性和工作的真正尊严,推动文化的陶成,这样的陶成才的确回答人的各种问题”。
他激动地说:“我希望孩子长大后能认识天主,做一个有良知,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拒绝一切人间的荣华富贵,为人灵的得救全心全意去传报天国的福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基督的勇兵;我们做教友的,也应该牢记领洗时所发的誓愿,不要把追名逐利当成时髦,不要把不择手段招财进宝当做时髦,更不要把出卖人格、道德、良知
痛恶的本能,向善的天性催促着有良知的人们做着内心的反省,感召那些人前来聆听这与别人教训方式不同的“先知”的正义教诲:“贫穷者是有福的,哀痛者是有福的,缔造和平者是有福的,追求正义者是有福的……”这与世俗格格不入的
只不过是福音所认为的喜乐是来自克胜罪恶,因为罪恶只会破坏人的良知,只会给人制造“自由”的表象,结果反而更令人觉得生活空虚、没有意义。所以,与其说基督宗教文化是“罪感文化”,不如说是“爱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