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中国礼仪书的起源
2008-04-07

1675年又译《司铎典要》在北京出版,专为司铎伦理用的神工书,共分二册;分①论司铎的地位和职务,举行弥撒虔诵日课与施行圣事。②关于超性三德、天主十诫和公教教规。

中国教会的自身建设及其面临的挑战
2014-11-19

中国教友的这种尽本分的心态,它可能导致他们把圣事视为恩宠分施的某种机械性过程,似乎只要他们按时出席教会的圣事礼仪,个人得救便无虞了,这种观念的可能结果是,这些教友缺乏一种心灵/灵修的主动准备和自我更新的精神,缺乏一种伦理意义上的动力

从文明祭扫看明清祭祀中最初的礼仪之争
2024-04-03

然而,像“两恶相较取其轻”“硬起他们的心”则涉及到天主教的深层伦理原则。针对黎玉范提出的问题,罗马传信部于1645年9月12日正式回复说,当怀疑这些仪式是否含有迷信成分时,应该禁止这些礼仪。

从《血,总是热的》看宗教伦理道德在当今社会中的影响
2014-07-01

罗伟虹女士在《宗教伦理的当代价值》一文中说:宗教的道德原则、规范和准则、与社会世俗道德并没有什么不同,宗教道德推动信徒在家庭、职业和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比较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重视道德实践,为他人着想,

时评:易中天谈时下中国无信仰 那么到底信仰是什么?
2014-09-03

唯有借助上帝的启示,上帝的启示并非只是三纲五常这个层次这么简单,这些无非是人在一定时代生活下的道德与伦理。信仰是超越伦理道德,并是伦理道德的根基。

管理学家姚凯谈企业家信仰的本质内涵与境界
2011-06-07

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在瓦解人们原有价值观、伦理观与社会观的同时,并没有及时整合出新的信仰、价值观与伦理道德等社会底线共识。

罗马:教宗发布「信德之门」新牧函,2012年10月开始「信德年」:相信耶稣是达至救恩的道路
2011-10-18

教宗解释:「天主教教理」教导伦理生活在与信仰、礼仪和祈祷的关系中取得它全部的意义。「天主教教理」在这一年里能够作为支持信仰的实际工具。

在“城市化与移民及牧民照顾”研讨会上的欢迎辞
2013-09-10

我们要与国家和社会同行,借鉴不同经验,尝试从心灵、精神、伦理和社会公义等方面探索中国城镇化的健康之路。事实上,耶稣和他父母以及宗徒也是移民。

希望之光大事记
2004-12-03

3月27日希望之光办公室黄书玲修女在北京参加“爱知行”举办的民间艾滋病组织伦理培训班。

晋铎十年的体会
2006-04-07

另一个发展的方向就是培养人才,在神学、圣经、礼仪、伦理等方面,需要培育新的人才。主教应该着手做神职人员的再培训,一个教区该常给神父提供这样的服务,邀请圣神陪伴我们在爱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