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经将人纳入到天主自己内。圣保禄在格林多前书说:「血和肉不能承受天主的国」(十五50)。
有的人甚至将教会内的职务作为自己的事业,常常把持不舍。德肋撒姆姆也提醒我们,天主需要我们忠信,而不是成功。我们的天职就是聆听天主,完成天命。
罪人与慈悲的相遇教宗方济各把耶稣与罪妇的相遇作为慈悲禧年的图像,阐明这图像所表达的不是罪与公义的一次抽象会晤,而是罪妇与救主相遇,正如圣奥斯定所言,是罪人与慈悲的相遇。
圣奥斯定在谈到他对天主的热切追寻时,曾自问:“那么,我们的希望是什么?……是大地吗?不。是从大地得来的东西,如金、银、树木、庄稼、水吗?
“由于在这样的状况下,人不能以为他所犯的罪恶会被隐埋,所以他的罪过必须受到净化,好让人终于过关,得以进入天主的爱内。
她的升天预示所有信徒将来在基督内的复活与升天。灵修启发:玛利亚信赖到底,忍受属灵的“产痛”,而最终进入永福。这鼓励我们在信仰旅途中,不惧“红龙”的攻击,因为主已得胜。
3、只有教堂是教会教友把教堂看作是教会存在的唯一,而离开了教堂便无所事事了,谈到像“家庭聚会”,“小组查经”之类的信仰生活,他们会很不习惯地说,那都是新教搞的事,我们才不会参加,我们要参加,就只有进堂“
朝圣堂内挤满了司铎、会士、修女们,教宗的哥哥格奥尔格‧拉青格蒙席也在人群当中。教宗在晚祷发表的讲道中提醒在场人士:“耶稣基督和全体基督信徒的使命的中心是宣讲天主的国。”
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被视为内圣之事,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被视为外王之业。“内圣”是基础,没有“内圣”就无法达到经世济民,治国理政的“平天下”理想。
1910年在此建成普济院新院(该院创于1861年,初办于药行街),设有孤儿院、工作间、数亩菜园和医院,由仁爱会修女管理;1916年保禄大修院、拯灵会总院建成;1917年味增爵小修院和毓才学校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