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中还举行了三位姐妹的初学录取礼、十多位修女的复愿礼以及派遣礼,二十五位年轻的修女手捧烛光,迈着坚定的步伐顺服地上前接受主教的派遣。
在做饭、洗衣或干农活时都能听到她低沉嘶哑的十四处苦难的悲唱,并且在秋天的午后,泪水伴着低吟滴落在为弟弟缝制的棉衣上。她把这理解为天主给她的十字架,她应该像耶稣一样默默地背负。
比约十二世于1954年11月7日将她入真福品。
这些完全可以从他亲自设计和取名的玫瑰山庄一座座充满浓厚文化气息的大楼、建筑和道路看出来———“爱庐”、“慈园”、“思母亭”、“天阶”……而如北方风格的亭台楼阁、江南情趣的小桥流水更让人游目骋怀、信可乐也……随苦路拾级而上,一边是绿树映衬的洁白的十四处苦像
教宗本笃十六世十二月八日上午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主持隆重弥撒祭典,庆祝圣母始胎无染原罪瞻礼,同时纪念四十年前的这一天,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闭幕。
基督的福音于1914年传入大北村,当时由河北的吴姓教友迁居本地,后又有邻近的六合村的教友及修女来此传福音,前后有王、罗、余、荆、苏、刘等十几户村民领洗入教。
罗神父即陪他进堂朝拜堂中圣母像,并讲解圣道,又把利玛窦所著《天主实义》和《琦人十规》(即天主十诫)两本小书赠与他带回寓所阅读。当晚,光启看完二书,即能背诵其中重要章节。次日,往见罗神父,并请求施洗。
(玛十:8)开展“为天主作见证”具体有哪些好处呢?它可使冷淡教友恢复热心,热心教友越加虔诚,更可使不认识天主的外教人,因此“见证”启发,开始认识天主。
第二天十一篇有关神学与文化,其中六篇是用法语发表的,六文中有一篇的作者是埃及女教授莎菲卡曼素,题目是「德日进迈向未来灵修的历程」。
(若:四,34)耶稣在公开传教期间,常常强调,只有变成像小孩子一样,才能进入天国(参玛:十八,3;谷:十,15;路:十八,17;若: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