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中国在北京建立了中华世纪坛,元代的天主教徒马可·波罗和明代利玛窦神父列入其中,以表彰他们对中国的重要贡献。
不论是大三巴前地的利玛窦像、螺丝山公园的圣若望鲍思高像,甚至圣十架小堂祭台及十四苦路浮雕,都有着黄家龙先生的作品,流露出他对天主教文化与艺术融和的表达,缔造出中西文化交流传承的独有创作。
信德网讯天主教江西教区正权主教李稣光委托教区彭卫照主教在庐山圣母升天堂暨教区利玛窦灵修中心开启教区圣母月朝圣活动。
除署名外图片均由那不勒斯中国人教堂提供 南方周末:今年是利玛窦去世400周年,中国、欧洲、美国都有纪念和展览。
(请参考《利玛窦传》)看看外国的洋神父利玛窦是怎样把主的福音带进中国的吧,还有汤若望神父等许许多多的外来传教士,他们带着西方的文明,带着万贯家财,告别故乡,临走时对他们的父母说一声:“天堂再见……”为了救我们中国人的灵魂
利玛窦在其《中国传教史》中称“(孔子)为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受崇敬和最圣贤的人”。但应该说,西方真正了解中国哲学文化遗产的开端始于殷铎泽神父——将中国文明的最根本组成部分从中文翻译成拉丁文的第一个人。
在广场游行时,当圣体经过,负责维持秩序的志愿者都双膝跪下,朝拜圣体。游行完后,陈神父将圣体放于小堂的圣体柜内。本堂张神父提示教友们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圣体中的耶稣。
志愿者,尤其是年轻人正全力给予帮助和援助,其中包括神父们和神哲学院修生。很多人都慷慨解囊,送来衣服、食物和被褥,但医药和医疗设施十分短缺。
家庭成员可以变得更加紧密,社区志愿者可以和运动员成为好朋友,每个人都可以看到智障人的价值。特奥会精神:技能、勇气、分享以及超越国家、政治、性别、年龄、种族、宗教的界限带来的快乐。
活动中有80多位教友参与志愿者服务,保障了活动的有序进行。堂区也送给金婚夫妇们一尊树脂圣家像、一张圣教家训、主教亲写的贺卡及一盒精美点心;还有一对金婚夫妇特意为庆祝金婚而送了300份喜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