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郑国治先生在其《誓不两立——基督信仰与祭祖问题》一文中的分辨,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基督信仰对提升传统敬老观念的积极意义,并以此观照自己身为中国基督徒是否满全了天主诫命,履行了敬孝责任
作为深谙中国国情的传教士,利玛窦尊重中国民间祭祀习俗,不反对“敬孔”和“祭祖”,后来,康熙帝称之为“利玛窦规矩”。熟读四书五经的利玛窦引发了西方世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儒家的经典学说。
这份通谕同时还对中国天主教尊孔祭祖等问题予以禁止和谴责,直接引发了其后天主教在中国被全面禁教的礼仪之争。但这是后话,与我们今日讨论的主题无关。
这份通谕同时还对中国天主教尊孔祭祖等问题予以禁止和谴责,直接引发了其后天主教在中国被全面禁教的"礼仪之争"。但这是后话,与我们今日讨论的主题无关。
"宗"原意为供奉祖先的神主之处,后来多指祭祀祖先的神庙或祭祖的礼仪。
他们寻找精神的依托,有人希望依赖他们所熟悉的旧传统去抵御社会生活的新冲击,有人转向了各式各样的宗教,引发了宗族文化的复活,民间普遍重修庙宇、宗祠、坟墓,看风水和祭祖奉神等旧风气再度盛行。
此文件的颁布使得天主教教友可以合法地参加祭孔及祭祖的本地礼仪。在紧接着的1949年的五月,一个类似性的文件废除了与“马拉巴礼仪”相关的法律条文,也同时解决了印度南部类似的历史性问题。
中国神长教友可以祭祖,供奉祖先牌位。基督徒因为寄希望于天国来世,故其丧礼相当简朴庄重。
比利玛窦晚一百多年到中国的马国贤,虽然在对待中国人的礼仪如敬孔、祭祖等,不太赞同利玛窦,但他们都得到中国人的尊敬,他们留给今天人们在中西文化交流上的共同财富是什么?
它给封建统治者的统治提供合法性,历代帝王都以内圣外王自居;它规定了社会的基本结构和秩序,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效地控制着整个社会;它也给社会的每个成员树立了道德理想与目标,所谓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忽施于人;它也以祭天祭祖等形式满足人们的终极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