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愿意向主办方——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河北信德文化学会——表示感谢。我认为,我们需要彼此给予感谢。
vi转引自罗竹风主编:《人·社会·宗教》,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第146页。vii同上,第79页。viii参见万俊人著:《寻求普世伦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86页。
在德日进撰写《在世界祭台上的弥撒》的这个地方,有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和「上海文化」杂志的年轻知识份子,阅读和讨论《在世界祭台上的弥撒》及《人的现象》的摘录。
震旦女子文理学院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于1937年创设,地址在长乐路(今上海社会科学院)。虽然与震旦大学同属一个懂事会,但在管理和经济方面是完全独立的。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分设文学院和理学院两个院共7个系。
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晏可佳所长形容宗教界内部对话和学术界宗教对话犹如两条平行的铁轨一般。
[顾裕禄,《中国天主教的过去和现在》(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页53﹣54]于是传教士得以大力发展传教区,培训更多本地传教士。
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晏可佳所长形容宗教界内部对话和学术界宗教对话犹如两条平行的铁轨一般。前些年一批知识分子在讨论宗教是否是人民的精神鸦片的过程中在国内开启了宗教与意识形态的对话、宗教与社会的对话。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近代史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四川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原道文化交流学会、北京天主教与文化研究所、河北信德文化研究所
当天发言的分别有: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陈志雄先生,他的论文为:《方济各·沙勿略的中国之行及其历史意义》;上海宗教学会的刘建先生,他的论文为:《历史局限和时代的超越》;上海复旦大学的李天刚教授
无论是他的多次罗马之行,还是我在“北京中国学中心”和“社会科学院”作为发言人的北京之行,都为我们增进对话提供了良机。即使在他被任命为香港主教之后,这种关系也从未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