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底,经复旦大学李天纲教授协助,找回了1641年意大利潘国光神父为徐光启葬礼写的一段拉丁文和1903年江南天主教纪念徐光启入教300年时写下的一段拉丁文。
我喜欢一江春水碧揉蓝的江南风情,也喜欢雨晴风暖烟淡的阴柔之风,我认为这是因为一个人潜藏的骨子里那份饱胀的婉约之美而为的。但,即使如此,一个生长于斯的江南女子,极尽阴柔之气弥漫,仅此而已吗?
当时上海属江南教区(现在的江苏和安徽两省称江南省),本堂神父一般都是外国人,在教区传教的神父每年回上海两次,冬天都回到董家渡做避静,夏天回来歇夏。
曹公圣名曹玛窦,1922年6月9日出生于苍南曹家庄,1934年入宁波类思备修院,1935年入宁波味增爵小修院,1948年晋铎,1948-1952年在永强传教,1952-1958年在温州教区江南铎区传教,
这座有着上百年历史和带着浓郁江南园林特色景观的教堂,虽然处在市区,却闹中取静,古朴典雅,假山水池、回廊亭台、小桥流水、圣像雕塑错落其中,相得益彰,仿佛置身桃源,真是修心祈祷之所!
一首是目前江南教友常唱的圣母圣母听我祈祷、我要圣宠向你讨……;另外一首是:佘山圣母听我等尔,保护降福一众教友,真是一个好母亲,个个全被保护……这两首圣歌
长江南支沿岸即为我国近代工业文明的代表——上海,而长江北支沿岸则是我国近代农业文明的翘楚——海门。
父亲去世那年,江南水灾,农田尽淹。已是朝廷大员的徐光启回家守孝,十分忧心:若不及时补种别的庄稼,来年肯定会出现饥荒。恰在此时,一位朋友提到,福建一带从外国引进了一种高产农作物甘薯,极易成活。
后来徐氏后人将土地捐赠给天主教传教士,徐家汇逐渐发展成为江南天主教活动中心。 建于1910年的圣依纳爵主教座堂,一双宏伟的哥德式钟楼高五十六米,曾经是当地最高的建筑物。
这里共上了九道菜,点出名来的不过四五道家常菜和一道江南特有的点心小笼包。所宴请的外国传教士六七人,应该说不算豪华奢侈。当然这是作者杜撰出来的,不是也不可能是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