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门前或关门后成为我们的“圣堂”,主日请神父为我们献祭。平时我们在一起学习,分享圣经。回忆那些日子,也苦了教友们,他们经常提着跪凳随着我东奔西走“打游击”,大家虽无怨言,可我心中甚感惆怅。主啊!
吴会长还带我们来到三位当年殉道的传教士的墓前,我们在墓前做了一台弥撒圣祭,以此纪念为天主的事业牺牲的圣人。
我所指的特别是专务祈祷,作圣言诵读(Lectiodivina),领受悔罪圣事,积极参与感恩祭-尤其主日弥撒。我们要以这样的内心况态,投入四旬期的补赎氛围中。
正是出于对人类无比的慈悲,圣言成了血肉,居住在我们中间,亲身体验人类的喜乐与痛苦,正如致希伯来人书中所说的那样:“我们所有的,……是一位在各方面与我们相似,受过试探的(大司祭),只是没有罪过”(希4:15
第三天“最受尊敬的并连之心,通过玛利亚无玷圣心的代祷,作为司铎,请您绝不容许我忘记我为我的羊群施行圣事是义不容辞的,因为正是这些圣事(尤其是感恩祭和修和圣事)保护并且鼓励个人的圣德,因而加强整体堂区。
那经师对耶稣说:“不错,师傅说得实在对:祂是唯一的,除祂以外,再没有别的:应以全心、全意、全力爱祂,并爱近人如自己,远超过一切全燔祭和牺牲。”耶稣见他回答得明智,便对他说:“你离天主的国不远了。”
他在祖谱上常写的一句话就是“祭如在”。爷爷是个艺术爱好者,在农村算得上是个文化人,当了一辈子会计。爷爷还特别负责印刷民间的神像,但他自己却一张也不供。
然而,在天主教传统中,过独身生活,是迈向司祭(神父、主教)职的重要步骤之一。当然,这样做可能会陷入更严重的信仰和灵性危机,特别是为那些既想领受圣职,又不愿意独身的人们。
4月16日傍晚,在圣伯多禄大殿举行了隆重的复活前夕守夜礼,由枢机团团长洗者若翰·雷(GiovanniBattistaRe)枢机主持,教宗方济各坐在祭台前参礼。
在举行弥撒圣祭中,即访问南苏丹和整个旅程的最后一幕时,我回应福音,鼓励基督徒在这片苦难的土地上作“光和盐”。天主不寄希望于伟大和有权势的人,而是寄希望于渺小和卑微的人。这是天主的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