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君王提出的不是什么大事,相反的却是极普通的日常生活,“我”饿了,“我”渴了,“我”做客,“我”赤身露体,“我”生病,“我”坐监,你有没有对“我”做。
正当他想该藏在什么地方时,一个柔弱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你是谁呀,你找谁?”小偷吓了一跳.转身一看,只见一个少女正睁着一双大眼睛盯着他问呢。“砰......”院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小偷的脸都吓白了。
耶稣的蒙难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余定宇的《耶稣蒙难———改变历史的世纪之审》一文,从法律、历史的角度向我们做了很好的全释,并最后得出结论:“一次不公正裁判的罪恶甚于十次犯罪。
这位穷妇人颤栗地来到了国王面前,国王对她说:“你告诉我,你为建筑这座圣堂做了些什么?”穷妇人战战兢兢地说:“陛下请原谅我!我必须每天辛劳工作,才能购得每天的食粮。
如果我们看到自己的兄弟、姐妹有困难的时候,无动于衷,或只是口头的同情,而没有实际的爱心表示,又有什么用处呢?信仰是爱,是生活。远离爱,远离生活的信仰是无力的、空洞的。
没有智慧,没有勇气,什么也干不了,遇到艰难险阻,一筹莫展。我们的教会经历了多么大的迫害,要不是全能天主圣神的力量,早已被恶势力消灭了。有了圣神的保佑,我们还怕什么?
在弥撒讲道中,朱神父对大家说,今晚是纪念主在最后时刻给门徒们留下的命令跟盟约的时候,我们可以去想象一下,当一个人到了最后的关头,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他所爱的人,并想为他最爱的人做些什么或留下些什么。
因此在《马尔谷福音》8章36节,耶稣亲口讲过,他说:人纵然赚得了全世界而赔上了自己的灵魂,为他有什么益处?
教宗最后总结道:「今天让我们祈求上主两件事:首先,在我们接受或好或坏的好奇心时净化我们,使我们懂得分辨什么不该看、什么不该问。
问题64:喜乐有什么价值?它有用吗?为正义与和平工作的价值和益处是很明显的,但是福音也要求我们毅然决然地选择喜乐,这便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追求喜乐究竟能给我们和他人带来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