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今年3月1日“信德”第8版上,读到这样一段叙述:“一个青年人跟我诉说信仰的苦恼,德行如何如何难修,不晓得今后能不能上天堂?
我们的救主耶稣如何接受了痛苦:从尊贵的天庭降至人间,弃舍了天主子的尊位而甘取卑贱的人身便是一件极大的羞辱事,诞生时节不在草长莺飞的春天,不在百花争相灿烂的夏日,不在硕果累累的金秋八月,而生在滴水成冰的寒冬腊月
在现代人的忙碌生活中,或许我们偶尔也会停下来看看自己心灵的需要,但检查之后又如何呢?这个男孩子认为爸爸比钱重要,他便愿意放弃他的零用钱。
福传工作是教会永恒的主题,如何搞好福传工作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反思多年来的福传进程,不难看出管理问题也存在不足,福传工作也有机制管理问题。
然而,这些苦难一方面反映出顺从邪恶引诱的人的恶毒,另一方面也显示天主如何更高明地在引导世界的历史”。
他勇敢明了地捍卫了信仰与理性间的和谐,甚至信仰和理性的相互需要,正是为了使今天的人类获得益处:一个仅简化为自然科学标准或实证主义的理性理念无法回应今天人的巨大需求,回应为人类素来是基本重大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如何控制我们手中正在增长的技术的威力
玫瑰圣月了,你是否安排了如何度这个圣月呢!你对圣母有何礼物神花敬献呢?圣母向圣女日多达许下:「临终赏赐圣宠的多寡,是照他生时念圣母经和玫瑰经的多寡而定的」各位同道们:祈祷吧!念玫瑰经吧!
难道只是让我们准备如何庆祝耶稣的生日而已吗?答案是否定的。让我们回过头来想想:耶稣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毫无疑问,是给我们带来救恩。那么我们自问一下:在社会上、工作中和人前,我活出基督徒的身份了吗?
若望很清楚地表明了这点,他说:亲爱的教友,没有记载说我们将来会如何,我们只知道我们将会像他,因为我们得见他真正的样子。
因此,在《慈善法》的框架下,如何鼓励、保护、规范宗教公益慈善事业,发挥宗教界在公益慈善事业上不可替代的传统优势作用,仍是值得重视和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