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渴望人类获享幸福教宗方济各总结道:「传递信仰的过程甜美又有所要求,圣诞马槽便是其中的一部分。」如何搭建圣诞马槽并不要紧,重要的是「它向我们的生命传达的讯息」,它讲述了天主对我们的爱。
为了一个十年前犯的错误而沮丧又有什么价值呢?我们怎么能够确定自己对事物,特别是对他人意图的评价是绝对正确和真实的呢?
随着疫情的好转,有的教区也意识到网络牧灵是把“双刃剑”,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一旦人们适应了这种不用去教堂,看似更“便捷”的信仰生活,那么即便疫情结束教堂重新开放,重新返回教堂的人又有多少?
在祝圣新铎礼仪中,当6位执事在祭台前俯伏在地表示死于世俗活于基督的那一刻,拨动了众人的心弦,尤其是作父母的看着祭台前的儿子,泪水悄悄地滑过面庞,心中百感交集,既有对儿子终生奉献的感动,又有把自己的骨肉全献于主服务教会的骄傲
《每日圣言》携带方便,既有当天的圣经章节又有关于读经内容的反省,反省中的小故事还能帮助大家记忆当天的圣经内容,相辅相成,很受欢迎。《每日圣言》的读者很广泛,发挥的作用也很大。
然而,我们问自己,要是祂今天不来到我们的生命中,这些降临又有何用呢?让我们恳求祂的来到」。「主耶稣,求祢降临!」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这样呼求祂,「在聚会、读书、工作和做决策之前,以及在重大时刻和考验中。
“你看人家某某,主日不进堂,平时不念经,生意还蛮好的”……所以也就对天主“生气”,逐渐远离天主,甚或彻底同天主断绝关系,这和当时群众所喊的“除掉他”又有什么两样?
果真如此,那做一个对人类社会有益的人,做一个“好人”又有什么价值呢?在旧约圣经中,《约伯传》可谓是独特的一篇,为我们探讨这个问题打开了一扇门,提供了一种可信的结论。
父母由于是教外人,她们对女儿的期待是有一个美满的家庭,辉煌的事业,伟大的成就,但做修女这一切都会成为泡影,她说:想到父母对我的期待,想到他们对我的选择的不能理解,在我的内心充满了一种张力,既有对父母的心疼,又有对基督的不舍
后来又有献堂会的修女(当时俗称“献堂会先生”)来帮忙,她们修女住一座平房,另一座平房是学校。后来因学生众多,又在前方盖了三层楼房,抗日战争时被日军烧光了。现在只剩一座大教堂和一座神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