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浅谈信仰天主
2004-02-17

结合中国哲学看基督信仰编者按:“梵二”大会以来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它使教会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与现代社会比以前更接近了,发挥了教友的积极主动性。

从康德的敬畏到杨振宁的回响
2025-10-27

一、为何提出敬畏精神:星空与道德律的双重震撼康德的敬畏精神,直接源于他对人类理性的双重考察。他墓志铭上的名言,恰恰对应着他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两大核心主题。

西班牙:意大利青年参加世青“信仰飨宴”的见证
2011-08-18

  正在马德里举行的世青,依语言分成小组,聆听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八百位主教所主讲的要理讲授课程,这象征着天主教会的普世性。本台访问意大利主教团青年牧灵服务部主任安塞尔米

新书发布会:基督信仰在中国的挑战与前景
2016-01-10

(梵蒂冈电台讯)一本关於在中国传教的意大利文版新书於元月8日下午在梵蒂冈电台向各界介绍,原版为英文版,书名《今日中国的福传:挑战与前景》。作者甄(KinSheungChiarettoYan)先生为

信仰分享(十三):四旬期:一个信德的旅程
2022-03-05

天父的计划表面上看来没什么效力、太慢,但的确考滤到人类对信仰的缓慢理解。只有天父的方式,才能彰显天主对我们的爱,同时耐心地等待我们、尊重我们“自由选择”缓慢及复杂的过程。

梵蒂冈:教宗接见出席圣座一心委员会年度全体大会代表
2009-11-15

信仰是净化理性的精神力量,且净化的是在探索公正秩序的理性,使之摆脱日益现实的为自私自利、利益和权势所‘左右’的危险”。讲话中,教宗特别指出,“即便是在社会方面不断演化的社会中,爱德也是必要的。

信仰分享:将临期的机场体验
2023-12-06

乙年将临期第一主日在将临期第一主日的福音(谷13:33-37)中,写着一句:“正如一个远行的人”。耶稣就是这样开始描述祂再次降临的过程,也就是将临期灵修旅程的核心主题。这个比喻

康志杰教授发表论文:“见证信仰,活出信仰
2019-05-21

“见证信仰,活出信仰”——当代中国天主教公益卫生事业的现状及其特点分析(概要)湖北大学历史系康志杰教授一、概况透过《信德》,人们可以发现,天主教对社会问题持一种积极态度,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关注的问题更加丰富

《人与神》
2012-07-17

但这样的殉道对于宗教来说,却是需要的,也是必须的,他们的殉道会坚定信徒的信仰,他们对于信仰的不放弃,意味着上主神性的显现。

教宗接见灵医会:缺乏温柔,基督信仰便停滞不前
2019-03-19

教宗由此进一步阐述「温柔」的意义,说:「若是缺少温柔,基督信仰便停滞不前。温柔是基督徒特有的态度,也是我们与受苦者相遇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