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属于所有那些受召在它的话语中聆听讯息,并从中认出自己的人。有时,偶而会发生将圣经予以垄断的趋势,即将之局限于某些圈子或被挑选过的团体中传布。实在不应该如此。
这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家庭,贺天赐年仅六岁就希望做神父,无奈那时年龄太小,未能被接纳,但圣召的种子已经扎根;他读高中时,圣十字架修会的神父到他们的堂区去帮忙,他一遇见他们后就觉得进这修会是他的圣召。
(教会31)信友们分享基督的三重职务,享有成圣和参与教会救恩使命的圣召。福音在中国传播的整个过程中,从来没有缺少慷慨的信徒,他们在教会中分担责任,传播信仰,组织教会生活,践行爱德。
他召叫他的门徒跟随他走这仁爱的道路,这样他们便会获得安息。
我们默观耶稣圣诞的场景之时,也被召叫去反省每位基督徒的福传使命。我们每人都被召叫去把这佳音传给所有人,以我们的慈悲工作,及满怀因认识耶稣及他的爱的喜乐生活,作见证。
教友开始不同程度地流失;科技与经济的急速发展,所带来的物质化和享乐主义的风靡也开始侵蚀着教会团体;教会历史中所沉淀的伦理生活准则一次又一次地被各种乱象所冲击,教会的声音开始被人们摒弃和无视;诸多地区圣召人数开始出现短缺
但是,这也正是发自道德感和良知的呼求。是的,我们不得不生活在这世界,正如主在受难前向圣父所祈求的:我不求你将他们从世界上撤去,只求你保护他们脱离邪恶。他们不属于世界,就如我不属于世界一样。别吓着了。
有时他用阿辣美文称这个父亲“阿爸”或“爸爸”,这种热情的亲昵称呼如同小孩子呼自己的父亲一样,这是耶稣与天父的这种特殊亲密关系——父慈子孝。
2.鼓励教友们在信德年前往宗徒伯多禄圣殿朝圣,为宣认对天主圣父、圣子、圣神,与今天蒙受召叫去在信仰上坚固他兄弟姊妹们的那一位(教宗-宗徒之首)结为一体(参路22:32)。
通常我们衡量自己有没有圣召的标准是看我们有多少优点,然而,从某一个角度来讲,圣召的一个标准是看我们有多少缺点,我们是不是足够软弱,是否能够同情别人的软弱。这一观点看似荒谬,其实也有一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