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神父本人在1585年11月24日致函朱利奥·福利嘉蒂(GiulioFuligati)神父时写道:“所到之处,是多种语言的大杂烩,每当我用意大利文书写时,甚至不知道自己写的是德文,还是其他什么文字。
在这些好教友的影响下,东河天主堂始终有一批老教友默默地服务,如李孝义、刘翠珩、刘焕文、霍桂梅、赵淑玲、阎太平、马淑玲、董祥云等等,他(她)们爱堂如家,无怨无悔、只知奉献,没有索取,实在是教友的楷模。
10月29日,Ying:近日收到不少天主教教會的禱文,鼓勵教友以團體的力量,向天主祈禱。求天主給香港一條出路,求祂憐憫這個地方,求衪教我們一眾基督徒在這扭曲、敗壞的世代中,活出祢教導的生命!
《回忆录:一生的追随》郭夫德神父1.家庭背景我于1920年2月1日出生于枣庄市薛城镇北一村,父亲郭文楷是一位热心教友,我8岁丧母,二弟福星时年仅8个月,为哺养他,父亲不惜一切代价,找一位奶娘喂养,养大成人
上海教区邢文之主教告诉本报,由于他和教区全体神父刚刚避静回来(避静时广播、电视都不能听看),对于受灾情况了解得还不详细,所以关于捐助,还有待进一步的商量,然后统一做个安排。
我们已经规定十月份是玫瑰月,要诵念玫瑰经;如今,在此文末尾增加一个圣若瑟祷文,此习惯要从此一直保持下去。那些诵念此祷文的人,我们每次给予七年的大赦。
2011年2月26日,韩大辉总主教在台湾高雄曾提及中文《圣经》的人地译名问题,为此他“希望华语天主教会能一致而正确。”[《韩总主教访台,提醒天主教大学责任重大》,2011-02-28天亚社网。]
教宗方济各抵达印度尼西亚开启亚太牧灵访问之际,新加坡总主教区总主教吴成才枢机接受了采访,介绍了教宗亚太四国——印尼、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新加坡——牧灵访问最后一站新加坡的情况。
《大西西泰利先生行迹》对此有一段描述:时(利玛窦卒后),有内宦言于相国叶文忠(向高)曰:诸远方来宾者,从古皆无赐葬,何独厚于利子?文忠公曰:子见从古来宾,其道德学问,有一如利子乎?
艺术生的第一名进不了全年级的前一百名是藁城一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有一次月考,她考了高三文科班全年级第五,文科班的老师把她的成绩打出来,贴在黑板上,对学生们说:看看,你们还不如一个艺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