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日益稀薄、灵魂日益粗糙的今天,那种在天主经里所传递和表达出来的先人后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用爱与宽恕、怜悯与慈悲打造的一种不计利益的纯粹的爱让人沁人心脾,心灵彻头彻尾地接受了一次更新的洗礼。
大嫂今年70岁,什么活儿都干,接触的人也多,见人就传福音,开口讲见证,亲邻也知道她诚实,引领了10余人进教,我们这些人差不多都是她发展的……弥撒结束后李嫂还没有来,我真想见见她
教友们在一起有时难免说话会有意见和抱怨,但于大姨从来没有,即使遇到不顺心,她会祈祷、会哭,但绝对不会说人是非。几年前,我和莱钢教友们定期交流时,旁人总会迟到缺席,于大姨从来不。
生命究竟有什么意义?一个排除天主的世界?在梵二的时代﹐从几页悲剧性的历史章节就能看出这些问题﹐遗憾的是﹐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在周遭看到这一切。空洞已经扩散。
有心理学家曾做了一个测验:他用黑笔在一张白纸上划了一个黑圈后,问了一百位人士,在这张白纸上看见了什么。结果九十九位都答说,在白纸上看见了黑圈,忽略了在黑圈内有一个白点。
姥姥是蔚县西合营人,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十八岁上,嫁给了我的姥爷,就这样又做了城里人。老爷是再婚,与前妻生有一个女孩,姥姥虽然是她的继母,但待她如同自己亲生的女儿一样。
许多艺术家和科学家曾仔细考察过这幅肖像,但研究不出用什么颜料画成的,因为人世间没有这种颜料。这幅圣母肖像至今色泽鲜艳,栩栩如生。
当然,这种转变并不需要什么“巨大”,也不需要什么“深刻”,只要生命有所转变就可以。
我开始想,我在梦中向耶稣基督发出那么深情的呼唤,可我向他呼唤什么呢?于今想来,耶稣基督代表着“道路、真理和生命”。我对他的呼唤和向往,说到底,就是自己对“道路、真理和生命”的呼唤和向往。
那么这样不确信的教义信仰它有什么意义?我们彼此之间的信仰矛盾由谁来调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