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发生在无信仰之地,也发生在我们的欧洲;欧洲常常忘记它的基督宗教文明的遗产。相反地,对於翁蔡蒂希神父而言,信德是至高的财富,最珍贵的宝藏。
针对在当天庆祝慈悲禧年的无家可归者,教宗表示:我们今天一谈到遭受排斥者,便立刻想到具体的人;他们并非无用之物,而是宝贵的人。天主把人置於受造界的顶峰,可是人却常常被丢弃,连眼过烟云的事物都不如。
正因如此,耶稣不能无动於衷,祂不像一位静止不动的老师,说完话後就撒手不管。不是的!这些群众触动了耶稣的心。
就不能爱自己所看不见的天主(若一4:20)天主是爱,但却不是世俗所看重的俗爱、情爱、欲爱、性爱、私爱、偏爱、有条件的爱、非常利己的爱、狭隘局限的圈子爱;而是大公无私、不求回报、白白施予、一视同仁、牺牲自我、舍己为人,无限止的仁爱
同样,任何一个基督徒如果不愿意冒险,继续依恋自己的计划和自己既得的稳固地位,就无法体嚐天主爱的转变经验。牧灵机构也会陷入这诱惑,只求保全自己,却不使自己适应福音的服务。
这种祈祷是出于全心、是信德所滋润、真理所准备的,纯朴无玷、贞洁无瑕、冠以真爱的祭献;我们应编成善工的队伍、唱着圣诗圣歌,把此祭献呈送到天主的祭台上。它将为我们得到向天主祈求的一切恩宠。
然而,缺席的男人没有勇气承担责任,亦没有福气聆听耶稣的宣告,以及那些控告的男人们,无缘于耶稣的无罪宣判。
我们与人交往时,会潜意识地考虑利害、得失,有利有得就是朋友,无利无得就是陌生人,不服从、不阿谀自己就是冤家对头,对自己利益有害有失的就是敌人……我们常常表白要服从天主的公义,
在弥撒结束时,神父偕众教友深情咏唱谢主辞,称颂、赞美、钦崇无始无终、乐于施恩的天主。
无信仰者心理分析学家里斯蒂娃(JuliaKristeva)曾说,当一名忧郁症病患扑到沙发上痛哭时,这正是在发生一件十分重要的事:他开始远离自杀的诱惑,因为泪水道出的不是死亡,而是我们对生命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