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主教说:「倘若没有援助苦难教会的协助和恩人们的慷慨奉献,我们就无法重建主教座堂,借以持续祈祷并在信友心中倾注希望。」
有关整体生态的教育是个重要目标,其基础在于必须在三大重要层面为公益著想,分别是:生活层面、大地层面,以及与他人、与自己和与天主的三重关系的层面。
信函指出,“兄弟友爱的道路不是画在云间,而是透过存在于我们社会中的许多精神荒漠”,如同本笃十六世所说,正是在荒漠中能“重新发现生活中要紧事物的价值”。
活动内容多样,包括:自我介绍,相互认识;信仰与生活交流分享;有小组讨论,大组汇报;朝圣和景点参观;灵修课程滋养;弥撒;查经剖析圣若瑟的品德与灵修等。
她被男友抛弃后面临着生下孩子还是堕胎的痛苦抉择,于是她前往印度加尔各答寻求安慰,并在了解德兰姆姆的生活后找到人生希望。
引导贤士们的异星邀请每一个基督徒都要在人类面前成为传教士,“通过宣讲和生活的见证来照亮他人信仰的步伐”;这颗星同时也肯定了每一个人在“追求真理上”都是烦躁不安的。
当我们无偿地奉献自己时,基督信徒见证了是爱而不是物质财富在体现存在。真正赋予布施价值的是爱,爱汲取了不同形式的恩宠,每个人根据不同的条件酌情从事。按照非福音的观点,凡是做好事的人都等待着回报。
下午分组讨论期间,神长教友分成23个讨论组,围绕天主教管理制度中国化、堂区牧灵生活、基督徒家庭现状及问题、圣召与奉献生活共四个板块、15个议题展开自由讨论。
社会风气日趋败坏,助人为乐的风气为自私自利所代替;昔日的雷锋没有了,一些受害人为不使自己受损失,甚至背着良心对救援者和助人者倒打一耙!多么可悲的社会道德价值观!
比如众多志愿者和小团体的热心行为、见证生活就证明他们并没有忘记、远离天主。美国教众的信仰热火并没有减少。菲律宾、南韩和印度等亚洲国家的圣召仍然蓬勃发展,教友们的热心程度、参与感都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