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如果我们与基督同死,我们相信也要与他同生。(罗6:8)问:基督既然已经死而复活了,而我们基督信徒也已经跟着基督死而复活了,已经获得重生了,为什么我们还要一直钉死在十字架上呢?
东方教会的牧者,如果愿意,可提供与他们礼仪传统协调的指引。时间1.在《慈悲面容》诏书中,教宗方济各宣布将于2016年11月20日基督君王节,关闭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的圣门,以结束圣年。
如果相信天主是慈爱的,为何人会如此恐惧呢?如果相信天主是正义的,为何人对罪恶如此熟视无睹呢?这种分裂的信仰生活,着实让我困惑了很久。
如果我们真的觉得自己委屈,而且有充足的理由去抱怨的话,那就尽情地去抱怨吧,去要求一个合理的解释,质问我们究竟犯了什么错,甚至可以怨天尤人,但是我们应当是在「福音正义」的光照之下去抱怨和质问。
“如果你面对一位对信仰一无所知,但他又很想通过你了解天主教,你会怎么说或做,你想如何打动他?也可以写出以前的传教经验。”
如果治愈者和行奇迹者是当时精神景观的天经地义的一部分的话,那么,同样真实的是:福音所描绘的耶稣并非如此。他的“奇迹”遵循一条不同寻常的逻辑。
如果你真的想要某样东西,你会尽一切努力去得到它,即使别人责备你,羞辱你,并告诉你放弃。如果你真的渴望它,你要继续大声喊叫!在《马尔谷福音》中,巴尔提买的呼喊“耶稣,大卫之子,可怜我吧!”
试想,如果没有保禄宗徒出生入死的含泪播种,哪有我们“外邦人”今天的转化呢?如果没有方济各.沙勿略舍弃宫廷生活,远涉重洋,奔我东方的含泪播种,哪有我中华民族后来信仰的觉醒呢?
耶稣道成肉身,从天降世,就是为了救人的灵魂,但是如果我们的灵魂不悔改,怎么能行呢?而我们悔改之后,还有令人欣喜的效果,就是家庭和睦友爱了。
教宗解释,如果理想有记忆和分辨能力相伴随,它便能在青年内成长茁壮。理想展望未来,记忆回顾过往,分辨在于当下。青年必须接收记忆,并在记忆中栽种理想的根基;他必须在当下分辨理想,分辨时代的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