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好笑又好奇怪的现象却是,许多人开始宣扬时,却声称人要以世上的力量,依靠人的能力,甚至依靠“非法”的手段来“帮助”我们基督徒去传福音,“帮助”主耶稣去爱人,“帮助”天国的实现!
好在他知道自己的有限,诚实地询问耶稣基督。主耶稣提醒他:“法律上记载了什么?你是怎样读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教导”与“解读”的张力。
我们的母亲希望我们“做好教友”,就是提醒我们在“做教友”时要力求“尽善尽美”,在天主前做“好教友”。
这种人其实是不希望得到“全部的救恩”,只希望挑选自己认为好的救恩。第三,我们寻求“天主赐给我们的救恩”。“救恩”只能来自天主;只有天主知道什么对我们是最好的。
历代以来,有好几位教宗制定了规则,使选举伯多禄继承人的投票和枢机们的会议能够妥当地进行。
在“亡羊的比喻”中,我们看到,主耶稣冒着将九十九只羊放在一边好像被“冷落”的危险,去寻找这一只“迷失的羊”。等找到后,更亲昵的将这只“本该受罚”的羊放在自己肩膀上背回来,要和众人一同庆祝。
礼仪本身教导,应以极大的虔敬恭读福音,好能在多方面显示出它有别于其它读经:被委派去恭读福音的辅礼人员,先请求降福,或以祈祷作准备;信友同时予以欢呼,藉以承认并宣示基督临在向他们讲话,并且肃立聆听;又以特别的仪式
答:它象征祈祷内心的纯洁与无瑕,好让祭献更合乎天主的喜悦。问:这个动作和会众有什么关系?答:虽然是主祭在洗手,但也提醒所有信友,在弥撒中都要以洁净的心灵参与祭献,把自己的心交给天主。
正如《米该亚书》6:8所说:“上主已指示你何为善,即行正义、好仁爱、谦逊地与天主来往。”我们要依天主的眼光来看事物,追求祂所喜悦的行为,而非跟随人意或文化潮流。
这些都是好的,都是为了光荣天主,服务近人。然而,福音以耶稣温柔却坚定的声音提醒我们,在一切的“做”之前,更重要的是“是”——我是谁?我在天主面前的身份是什么?我与祂的关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