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耶稣身上可以看到人类的良知对真理的追求! 耶稣恰似报喜的喜鹊,他告诉人们喜讯:天国近了!人子来不是要毁灭人的性命,而是要救人的性命。
这位科学院院长巴斯特,大名虽然不如大科学家牛顿响亮,但他对人类的贡献,不在牛顿之下,他是研究细菌学的权威,防疫注射药针的发明。他信仰虔诚,这说明了科学与宗教信仰并不发生冲突,而宗教信仰也不反对科学。
教会透过礼仪年让我们领悟并体验,天主在过去和现在为拯救人类所完成的种种事功,社并且仍在导引我们人类走向充满幸福的未来。
曾有人一针见血地说:人类不是具有情感的理性动物;相反,人类是具有理性的情感动物。都说明了情感就是人类生活中的原动力。假如在音乐、艺术、诗歌或文学中缺乏情感,会变成怎样?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类逐渐脱离野蛮状态而进入文明。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道德与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引导。
人类天生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 “据说,一个人在急难中,或困顿苦恼的时候,上帝会去敲他的门——敲他的心扉。他如果开门接纳,上帝就在他心上了,也就是这个人有了信仰。
他们最害怕的,是因为穷,而被整个世界隔绝,被整个世界遗忘,被从人类中驱逐出去。换句话说,他们最害怕的是这个世界的冷酷。这种冷酷,会无情地剥掉他们仅有的一点尊严,无情地灭掉他们的最后一盏希望之灯。
由于将要来临的世界本质上是一个共融的世界,人类非得通过身体不能参与其中。甚至可以说:复活的世界首先是一个身体的世界;圣保禄有时将至高现实称作“基督奥体”(参阅哥2:17及弗1:22-3)。
我们注视耶稣已经改变的身体的光荣伤口,就能够了解痛苦的意义和价值,也能够减轻这些日子继续在使人类流血的许多伤痛。
图:张小鸥在人类历史的长卷上,战争与冲突如影随形,和平的渴望深植于每个人心灵的至深处。天主教信仰中,对圣母玛利亚的敬礼不仅是一种虔诚的表达,更是一条通往和平的神圣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