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姊妹眼含热泪分享到:这次婚姻培训真的是太好了,自己平时在家很自卑,不爱言语,偏爱女儿,感恩天主召叫我来学习,让我得到了治愈,回去一定调整、改变心态,找好自己定位,充满爱的眼光对待两个孩子,减小对儿子的伤害
这需要两件事:首先是教友必须摆脱神职人员掌管一切这种被动心态的束缚。他们不需要也不必要等待神职人员的许可或指导。圣神自然会带领。其次,也许是更困难的任务,是医治受神职主义感染的神职人员。
如此,耶稣这里的教导,正是提醒我们要小心自己变成与律法师的心态一样,特别是我们信主年日久远的信徒,经常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但其实真正需要帮助的,就是我们本人。这样来看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为何站得着脚呢?
科斯塔神父解释道,“对话确实是教宗方济各整个牧职的一个关键词,但教宗在这道《通谕》中又向前迈出了步伐,正是为清除那些认为对话只是一时风气的人的模棱两可和抵制心态”。
根除贫穷的意义「远超过于经济成长」:为此,「决策、计划、机制和进程的目标应当是更好地分配收入、创造就业资源、推动穷人的整体发展,而非单纯的救济心态」。
神师会因应他的成长、工作经验,及家庭情况给与他灵修指导,好使”志愿者”能净化心思,以更纯全的心态与天主相遇,体会天主与他的独特关系。
做个《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自我关爱》,《“秀”出正能量》,《别让心态害了你》。
这种心态,均由我们的个人价值观、政治理念、人际关系、经济安全,以及期望着健康与长寿、文化假设(即我们的舒这领域)而组成。有人曾经说过,“宗教”和“信仰”之间的分别,就是在于它们如何影响这个舒这领域。
教宗的思路非常敏捷,他要求天主教徒言行一致,不可以把基督和教会分开,切记避免妥协的虚伪,借口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心态和作法。
感恩是好事,是有教养、有道德、有知恩感的人的健康心态。也表明社会人间关系的一种和谐。但是,好事过了头,味道就变了。慈善行为,决不是个人对个人的施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