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特稿:许多国家将《善行的撒玛黎雅人法》纳入国家法律


2019-07-14 16:46:54 作者:福传平台 来源:天主教太原教区

很多国家已将《好撒玛黎雅人法》(Good Samaritan law)纳入国家法律,是关于在紧急状态下,施救者因其无偿的救助行为,给被救助者造成某种损害时免除责任的法律条文。美国联邦和各州的法律中都有相关的法律条款,有的叫《好撒玛利亚人法》,有的称《无偿施救者保护法》。

在美国和加拿大,是给伤者、病人的自愿救助者免除责任的法律,目的在于使人做好事时没有后顾之忧,不用担心因过失造成伤亡而遭到追究,从而鼓励旁观者对伤、病人士施以帮助。“好撒玛黎雅人”(The Good Samaritan),告诉我们要善待近人,特别是需要的人。


从撒玛黎人的故事,让我们反省两个问题:

一、为获得永生我们该做什么?

二、谁是我的近人?

同时,让我们体会到体会到爱的要求和人的局限。

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虽然是耳熟能详的比喻,但为免有朋友对此比喻不太熟悉,而影响了阅读拙文的投入程度,我就简单叙述一下这比喻。有一犹太人从耶路撒冷前往耶利哥的路途中,遭强盗洗劫并受重伤,有三个角色:祭司、利未人和撒玛利亚人路过见到他,却只有撒玛利亚人愿意帮助他。一般传统的教导,就是鼓励兄姊要效法撒玛利亚人的行为,帮助有需要的人。

这样的教导当然没有问题,但我们的查经若只停在这里,就会忽略了耶稣在此更重要的教导。其实我们在查考此段经文时,总集中在耶稣所说的比喻内容中,却忽略了故事前后耶稣与他人的对答。耶稣说比喻前,是律法师在试探耶稣,问「谁是我的邻舍」;耶稣说比喻后,是耶稣在反问律法师「谁是落在强盗手中那人的邻舍」,这样看来比喻中的真正主角,其实从不是那位撒玛利亚人,因为原本律法师问的是「谁是我的邻舍」即律法师想知道自己应该帮助谁人,耶稣不仅没有回答「谁是」,更将「我」转为「落在强盗手中那人」,耶稣其实是在提醒那律法师,他的情况其实与「落在强盗手中那人」一样,其实他才是需要被帮助的人。

如此,耶稣这里的教导,正是提醒我们要小心自己变成与律法师的心态一样,特别是我们信主年日久远的信徒,经常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但其实真正需要帮助的,就是我们本人。

这样来看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为何站得着脚呢?首先要看耶稣教导的受众是谁,耶稣是在对犹太百姓进行教导,故理所当然地要引导他们代入那受伤的犹太人角色,而非撒玛利亚这外人角色。其次就是要看耶稣在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后,之后经文所记载的是甚么,经文之后所记载的,正是耶稣与玛尔大和玛利亚的相处。若不按上文下理来解读经文,认为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只是叫人多帮助有需要的人,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若连着耶稣与玛尔大和玛利亚的相处来阅读,玛尔大是被耶稣提醒不要只顾作工,也要发现自己内里的需要,这就会与要多帮助人的教导产生矛盾。

那么更大的问题来了,耶稣究竟用撒玛利亚人来比喻谁呢?若对新约的犹太社会文化背景稍有认识,会知道撒玛利亚人是犹太人的世仇,犹太人视他们为污秽的杂种,因为他们其实是以色列北国的后裔,却因为在北国亡国后与迦南各族交合,犹太人视他们的犹太血统已视沾污,他们不再配得拥有「天主的选民」的称谓。如此,耶稣的比喻其实十分颠覆,犹太人怎会想过自己需要撒玛利亚人的帮忙,以至于当律法师回答耶稣的反问时,他说不出「是撒玛利亚人」而是说「是那怜悯他的」。

耶稣想藉这段比喻让我们反省,有没有想过不断被我们定罪的群体,反倒能帮助我们的信仰成长?我们的世仇与视我们视为污秽的群体,其实可以帮助我们冲出自己信仰的安舒区,让我们见到的,不再只限于教会的四面墙内,但最重要的是,我们有足够的开放程度,去思想原来撒玛利亚人,也可以帮助犹太人吗?


本文标题:特稿:许多国家将《善行的撒玛黎雅人法》纳入国家法律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