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北京教区的任力军、宋占军、杨科、张洪波、韩文生、罗春海、郭文武、张天路、卞寅、张继恒、孙徐森、刘谦逊、孙永书、冯国新、韩斌国共14位神父先后在南头、龙岗、福田、盐田、坪山5个堂区服务。
后由斌主教和惠济主教祝圣不远东圣殿。1925年起历十年进行扩建翻造。新建圣母大殿是一座罗马过渡式建筑,是闻名的教堂建筑之一。
石家庄教区的宋虎斌神父自2008年开始就针对务工青年离家远,灵修方面得不到指导的情况,成立了专门针对务工青年的青年团体,每周六来参与活动的务工青年100名左右。
2009年,南堂某期慕道班报名人数400多人,最终领洗者却不足200人,这引起南堂本堂刘永斌神父和慕道中心主任刘哲神父的反思,他们发现问题的症结主要是对慕道者的关爱不够。
4.宗教交谈在香港 自从一九七二年开始,香港天主教教区已故徐诚斌主教成立「教区非基督徒联络委员会」(现称「教区宗教联络委员会」),便开始了「拜访」、「邀请」其他宗教的宗教交谈活动;至一九七六年的四年间
台湾辅仁大学在台湾重建的时候,父亲年事已高,他们就任命于斌主教(后来成为红衣主教)做校长,我父亲做副校长。现在在台湾,辅仁的纪念馆里有我祖父英敛之、他的朋友马相伯还有我父亲英千里的展品。
衡水景县王斌宝神父:我堂区的教友们非常喜欢“信德”,包括年轻人就是靠“信德”来了解教会的信息,很多的史料是从“信德”上找到的,而不是网络。我闲暇时不聊天,而是读报纸。
(明天上午,陈宾山神父的《跨入世纪门槛的中国教会》方补课神父的《本堂司铎与教理讲授》及18日甄雪斌神父《礼仪本地化的探讨》等演讲将会为我们的福传和本地化勾勒出一个新的远景和蓝图,希望他们能为现存的问题与挑战从福传和礼仪方面给予我们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