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统一,既尊重了海内外华语教会的既有习惯,也避免了因地区差异导致的认知混淆。
当今时代,哲学、文学和绘画,以及多媒体宣传似乎从总体上走向变态、病态和反常态,比如部分时髦的反审美的现代艺术,海德格尔以来的哲学、周作人以来的文学,顾城以来的诗歌,种种文人公然以玩痞调侃讽喻崇高神圣,以谩骂当时髦
因为东方岩彩圣像画的技法与教会最古老的千年拜占庭圣像画及后来神圣传统的Icon圣像画雷同,程序相当复杂,需要很大的耐性和足够的时间。
默想:人间的光明毕竟属于物质界,是有限性的,耶稣显圣容,大放光辉有其神圣意义。他在荣耀中,同二古圣人谈话,谈论的不是天上的福乐,而是他自身的最终使命——受苦受难。
在这一天,铭心邀请了很多朋友来见证她领洗的这一神圣时刻,她说:我是一个被主拯救的人,我想把这份喜乐带给他们。
我们都说教会不是职业,是一种神圣的使命,既是使命,更当义无返顾。刚改革开放时为什么宗教热有一种反弹呢?因为教友们多年缺少宗教生活,有一种向上的心。但为什么现在宗教热又下去了呢?
这几天在赣南的观察发现,在一个包含各种生活(祭祀、敬拜)内容的社区中,无论是否基督徒,对于祖先的问题是毫不含糊的,或可谓世俗生活的神圣意义。
(依53:3-12)第三,善牧是不是一种职业,而是神圣的使命。善牧不同于佣工,不会对羊漠不关心,或者在危险时先明哲保身,而是视羊为己出,哪怕是为羊牺牲也在所不辞。
装饰他们共餐宴台的洁净桌布具有一种不可侵犯的神圣。旧的事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新的父子关系的重建。第二个富有诗意的和解的例子是若瑟重归埃及时与兄弟们会面的故事(参见创世记50:15-21)。
有些事我记得好几次讲过了,但请允许我再次重申它们,以致把它们看成优先:灵性上的俗化事实上危险,因为它使灵修沦为表面化的生活方式:它让我们成为“精神上只顾赚钱而工作马虎的人”,这样的人有着神圣外衣,实际上是继续随从俗世方式思想和行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