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主耶稣的眼里,这些经师和法利赛人却是“贫穷的”、“缺少爱心的”,不见奉献能力的;而这位穷寡妇却是“富有的”、“满有爱心的”、积极分享奉献的。
其他人们,如父母、老师、朋友、顾主以及伴侣的使人生或死的话,便都累积在我们心中。
耶稣基督是传播福音的典范,他的教导、事迹及毕生传报并因而致命的天国喜讯是教会宣讲教理的内容,我们可从圣经中耶稣主动地亲近人,在心理上、在具体环境中陪伴人的具体事例中有所启示。
富裕考验人。经济的发展,实实在在考验着人的素质的提高。当人没有建立起自律能力的时候,他律却松弛了。陈一筠举例说,深圳一公司老总的夫人找她咨询,后悔不该把自己的丈夫从四川绵阳的山沟里拉到深圳来当老总。
这不等于是天主在对人说:我是哪一位?只有我自己知道,即天主知道吗?宗教常常因彼此形式之异掩盖了实质之同而互相排斥。尽管上主混乱了人的语言,(创10:9)但人们的思想情感依然大同小异。
如:人的灵魂是永存的吗?人的意识产生于大脑吗?人的善恶行为有记录有后果吗?人生的目的是什么?绝大多数濒死体验经验者的世界观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
古往今来的教会圣人们莫不谈及这个问题,尽管各有所见,大意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人对天主的回应——或悔罪,或谢恩,或赞美,或祈求,心里怎么想嘴上怎么说,原本无一定的格式。
人的喘息声,石头的滚动声,以及惊慌中搬运尸体的脚步声,都足以使熟睡的士兵惊醒,况且又是在夜深人静之时。
这两股力量的平衡令一道桥更为平稳和有足够弹性,好能承受极大的重量,让人、车、物通行。在本主日的福音中(若8:1-11),各种不同的能量,都投放在耶稣这个人身上。
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