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恳求,「因为我们这样才会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向祂展现「我们的创伤和痛苦,好能感受到祂赐予的怜悯,体尝到祂的爱」。
他们态度冷漠,一如富有的人对拉匝禄的痛苦漠不关心。这就是冷漠的深渊」。教宗表明,今天面临「冷漠的全球化」。疫情当头,罗马居民或许担心商店关闭,不能每天散步,却忘了挨饿的孩子、卡在国界上的非自愿移民。
今天让我们关怀服刑人,他们在这不稳定且痛苦的时刻备受煎熬。」在当天礼仪选读的福音中,大圣若瑟被称为「义人」,也就是「有信仰的人」(参阅:玛一16、18-21、24)。
除了应对种种紧急危难以外,还需要「在文化和教育层面采取行动,把团结、关怀和接纳的态度传授给后代子孙,深知生命的文化不是基督徒独享的遗产,更属于每个建设友爱关系的人,他们承认每个人的自身价值,即使人处于脆弱和痛苦时刻
面对疫情,人人心中都有许多疑问,有些疑惑涉及天主,例如:「在我们的痛苦前,天主会怎么做?天主在哪里?为什么祂不赶快替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教宗指出,耶稣的受难史有助于找到答案。
教宗将为众信友,特别是痛苦煎熬的人祈祷,并恳请众人为他祈祷。随信附上的两篇祷词可以在《玫瑰经》结束时诵念。当天公布的新祷词题名为《天主之母,圣母玛利亚,在妳的保护下,我们寻求庇护之所》。
教宗指出,「圣神亲自引领他们、光照他们、坚强他们,以期人人都能在生命中向前迈进,即使身处逆境和困境,经历喜乐与痛苦,依然走在耶稣的道路上。唯有始终顺从圣神,才能做到这一点」。
困难一来,比如生活中的痛苦和困扰,他们就失去了那尚脆弱的信德,好像落在石头当中的种子很快就枯萎。”谈到接纳天主圣言的第三种方式,教宗表示,那就是让圣言的种子落在荆棘生长的灌木丛中。
面对如此多的痛苦,我们常常似乎不知道天主在哪里,但祂一直都在,我们要不停歇地向祂祈祷。”
另外,也是要把所有在疫情大流行期间处于脆弱、贫穷和身体上遭受痛苦的人托付于圣母玛利亚的护佑,获得慰籍。(原载:梵蒂冈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