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川,那里的弥撒全都是用蒙文举行的,教友们参与弥撒时要从很远的地方,骑马或赶马车到教堂,当然现在那里的经济条件好了,有的教友开车或骑摩托车赶到教堂去。
有一位神父,在做当天的追思弥撒时,天主开了他的神目,他看到大量的炼狱灵魂升了天堂,使他十分感动。有的子女为自己的父母一年只做一次弥撒,这还是所谓的热心教友。
今年3月22、23日两天的上午,我们通过电话采访江西于都县的王小云教友时,他都这样激动地对我们说。
然而,当人们把这七十三卷书汇在一处时,这些跨越约六十代人写成的作品,却呈现出前後呼应、和谐一致、浑然一体的风貌来,彷佛有一个无形的手,穿过千年的时光,操控著每位作者手中的笔,使这些作品,超越了作者身为“
西安贾宽裕教友问:每次弥撒中,都有为我们的教宗所作的祈祷词,我发现神父在为教宗祈祷时,有些神父说“教宗本笃十六世”,有些神父说“教宗本笃十六”。
被人误会,受人诬陷毁谤,生离死别,身患绝症,国破家亡,人染非典,禽遭流感,地震海啸……我们仔细算一下,如果把发生在我们身上大大小小的痛苦经历都除去,剩下像“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儿时的我去和小朋友玩耍时,母亲总要再三叮咛我:“不要说脏话骂人,圣母娘会拔舌头。”于是我成了一个大家眼中懂礼貌的好孩子。从会说话起,每天早晚端跪在圣像前跟着母亲一句一句地学背经文。
时在1552年12月3日星期六的黎明前。遗体入棺时,一个混血儿仆人在圣人遗体上下,撒了几袋石灰。棺木在岛上下葬后,就用泥土覆盖。
在教堂内有一位像乞丐一样的老修士,当我第一眼看见他时,那样的惊奇。他那满是补丁的衣服,露着脚跟的鞋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那安详而充满喜乐的面庞更使我记忆犹新。
然而起初宗徒们要遣散群众到周围田舍、农村去找吃的东西时,耶稣没说我要给他们吃的,而是说:“你们给他们吃的吧!”这是为什么呢?宗徒们觉得无能为力说:“要我们去买二百银钱的饼去给他们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