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路易神父生前赠给教友的圣书范神父的老同学、集宁教区德高望重的刘世功主教对范神父的传教精神赞不绝口,多次说过:范神父1950年晋铎时正赶上教会遇到困难的时候。
(见《盂兰盆经》)中国自梁武帝时(509-549)始设盆斋,风俗存留至今。香港人初时习惯在七月十四日晚烧衣。首先要向华民申请一个四方形金属的可移动的聚宝盆,安放在行人路边。
歌词中所说的九十九只羊在旷野四处流浪是按信主者与中国总人数比例计算的,与主耶稣所说的九十九只羊的比喻并不矛盾,这也充分说明认识、信从、崇敬耶稣的人在中国连百分之一也占不上,那么我们又怎能不和主耶稣一样焦急
李神父去宗座音乐学院学习宗教音乐;1968年,李神父受郭若石总主教之邀赴台,筹组礼仪音乐的本地化改革事宜,并开始埋首中文圣乐的创作,他的作品主要是中华礼仪圣乐,他亦是推动中文圣乐发展的先驱者,他将毕生奉献于中文圣乐和宗教音乐,为中国教会的圣乐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现在的中国进入到了全民养生保健的时代,打开电视:养身堂、健康大课堂、中医大讲堂令人目不暇接;点开手机:各种养生保健知识鱼龙混杂,数不胜数。
庞保颐在专访中表示:「在中国教授的圣乐史课程,一般都是从巴洛克时期开始教起。但这时期已是很晚的了,所以意义不大,因为之前还有教父时期、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等。」
也差不多就在同一时刻,教宗本笃十六世在8月5日纪念一位100年前在中国济宁岱庄因伤寒去世、并埋葬于当地的意大利传教士圣福若瑟时说:“圣福若瑟不单想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魂,他甚至想在天堂继续当中国人。
在19世纪末,全世界有53个严规熙笃会(Trappist)修道院,其中之一1883年建于中国太行山深处一个叫杨家坪的地方。
中国儒家亚圣孟子所讲的“四心”之中便有“恻隐之心”——怜悯人的心。他认为恻隐之心是“仁之端,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怜悯人的心是一切德行的基础和开端,没有怜悯人的心便不是人。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但自古以来的人情冷漠也是客观存在的。古代的诗文透露了其中不少的信息,杜甫有途穷反遭俗眼白的凄凉,白居易有行路难,不在山,不在水,只在人情反复间的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