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技把人类贬低为物品时,当科技把人们区分为依然值得照顾和不值得照顾的类别时,科技就不是为人服务」。教宗强调,「施行安乐死显然只是在表面上意图促进个人自由,但实际上,它是立基于人类的功利主义观念」。
接着,教宗向所有新任大使表达了他真诚的希望,“通过这次经历,但愿国际社会更加认识到我们是一个人类大家庭的事实”,而且在这大家庭内,我们人人为自己的弟兄姊妹负责,无一例外。
六月九日圣神降临瞻礼之际,二O一九年度为基督徒合一祈祷周展开,主题是正义,汲取了《申命纪》——“只求正义,除了正义别无所求”(参见申16,11-20)。
(梵蒂冈新闻网)黎巴嫩贝鲁特港口区8月4日发生两起爆炸事件,教宗方济各透过圣座促进人类整体发展部,向遭受严峻考验的黎巴嫩人民表达他的具体关怀之情。
对我们亲人离世的哀悼,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天性。一个鲜活的人死了,躺在我们面前只是个尸体,不久就要入土或火化,从此就再也见不到他的存在了。你说心疼不心疼?
轰轰烈烈的启蒙思想运动,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并逐渐为普世所认同,成为人类构建和谐幸福社会的必然选择。社会契约的思想进入中国也已经百年,却迟迟得不到付诸实施。
他解释说,这些贤士也许是一些研究天象的智者,但他们不是为知道未来而研究星象,他们更是为寻找能够指示人生活道路的真光。他们确信在受造物身上有天主的签名,人可以也应该去发现并辨认出天主的签名。
教宗说:可能今天的人感觉不到我们在向天主祈祷时称祂为‘父亲’这两个字美妙、崇高和带给人安慰的深刻涵义,因为父亲的形象在今天不够明显,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也不够积极。
1.人类需要解放 人类需要获得解放、获得救赎。正如圣保禄所说的,受造物本身受难,并期待得享天主子女的光荣自由(参见罗八,19-22)。在今天的世界中,这些话也是千真万确的。受造物在受难。
《要理问答》第一问答这样说:人生的首要目的是为恭敬天主,救自己和他人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