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人生而痛苦,所以才有了宗教,以便让人超越世俗生活,寻求解答和安慰。就目前中国的情况而言,没有全民性的信仰,没有法定的普及性的国教。所以有人说中国人是不信神的,似乎中国人百毒不侵。但痛苦依然存在。
在多次的私人启示中,耶稣告诉我们,目睹世人越来越远离天主,沉湎世俗,追求物质,犯罪作恶,已经到了令人发指、忍无可忍的程度;连不少献身与教会的人,也忘记了自己的使命,追随世俗,对耶稣的嘱托无动于衷。
(即教会产生危机,急需整顿)这三次对他的召唤,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使他开始放弃世俗而归向天主,热心从事祈祷和修理圣堂的工作。
心想,我五十多岁了,人生过了大半截,为世俗付出了大半生,现如今,我何不顺从主旨,为永生拼一拼呢?于是,我就报了名。
然后是权威(authority):利用世俗的权力与财富,来建立祂的国度与统治。最后是喝采(applause):以煽情与感观主义来吸引人。注意:最诱人的是,魔鬼的建议骤眼看是合情合理的。
在法国修道院厚重的石墙后面,远离世俗地祈祷和劳作修行一个世纪以后,Trappist的修士们,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巨大冲击。革命容不得僧侣,也不打算对修道院问个青红皂白。
另一个诱惑是讨好人,不承行天主的旨意;屈从于世俗精神,却不去净化它,使它服从天主的神。教宗也谈到忽视信仰宝库的诱惑,不将自己视为信仰宝库的守护人,而是占有者和主人。
’‘是什么在促使这人超越世俗的视野呢?’我认为,这有助于使教会越来越吸引人。不要为劝人改教而操心,而要吸引人!
在传教的时候,不讲十字架的救赎,而只是宣扬天主给我们各种世俗上的好处,因此很多人病了或者家里出了事,把天主当做救命稻草,如果不能如愿,就会失望离开教会。
面对受了伤的她,我提醒自己务必谨慎口舌,切毋感情用事以世俗的眼光、小市民的观点去附和她,去判断人,这样对她的心灵有害而无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