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尔大与玛利亚在兄弟去世后,流露出一种受限的信德:“主!若是你在这里,我的兄弟决不会死!”(若十一21)。这种心态反映了一种对天主的片面理解,认为祂应当随时介入,免除我们的痛苦。
褪去色彩的世界 在《旧约·撒迦利亚书》中,说橄榄山将是末日耶和华降临的地点,圣殿山那扇紧闭的金门只有当弥赛亚来临时才会打开。
蒂利希认为,二者分离,所以科学只能同科学冲突,或者同冒充科学的宗教冲突。基督教的“创世论”不是讲世界怎样存在,不是科学,而是讲本体论上的存在,如果自称“科学”,就会同科学冲突。
来到肇庆后,利玛窦参阅了大量原始资料,进行推算,还直接对经纬度进行了严谨的测量,根据奥代利著的《地球大观》的描绘方法,以平纬曲经的椭圆形投影方式,绘制他进入中国大陆后的第一幅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有位会士于1610年利玛窦在北京临终前替利氏画了一张肖像,利玛窦身穿中国官吏服,蓄长髯,着一顶小皮帽;所以穿汉服乃易于传教之故。此画现陈列于罗马ChiesadelCesu教堂。
希望以下的分享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天主教会中有关炼狱的信念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圣经中真的没有直接提到「炼狱」或「最后的炼净」这些名词,但也不是没有这方面的启示和概念,首先,在旧约玛加伯下书中就曾提及玛加伯为亡者献赎罪祭
找到它的人的确不多(玛7:13-14)。死亡是一个未知数,我们不知道何时何日告别此尘世。
从二零一四年开始这趟旅程,大家一起默想真福八端的第一端:「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玛5:3)。而二零一五年的主题是:「心里洁净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看见天主」(玛5:8)。
本主日的福音选自玛窦福音第十三章,在这章里耶稣一连讲了七个有关天国的比喻,今天撒种的比喻是七个比喻中的第一个。天国是一个奥秘,不容易明白,为了让人明白,耶稣用当时人容易懂的图像来比喻天国。
教宗方济各生活简朴,选择住在圣玛尔大之家,不乘坐豪车出行。这些都在强调他对穷人的偏爱,见证了他在就职大典中所说的真正的权利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