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0节)我们每天的弥撒,都是主祭藉着基督的圣体、圣血向天主奉献的圣祭,以纪念基督的牺牲和救赎,感恩天主造世赎世的大恩;教友参与弥撒,是藉着这圣祭将自己全身心奉献给我们的天父,诚心悔改以赔补自己的过犯
杨老师一生未婚,为信仰坐过几次监狱。在狱中令他感触最深的就是,有一位被抓进去的神父每次发饭后,都把自己的一半送给狱友,最后还替狱友走上了九泉之路。他的两个姐姐也为信仰作过见证,最后定居美国。
我同你们在一起的时候不多了;以后你们要寻找我,就如我曾向犹太人说过:我所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去;现在我也给你们说。我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你们也该照样彼此相爱。
她告诉穷人苦尽甘来,她告诉富人要过神贫的日子,她告诉年轻人心灵中要与天主深切接触,她告诉老年人为主做一点小事也会引人向善,她告诉小朋友要学会简朴,她告诉大人要学会服从,她告诉教友她所做的人人都能做,她告诉神父修女她所走的路人人都能走
我记得他说过,男人都很在乎女人的第一次,如果我们真的分手了,我怎么去和我的将来的他交代。
我曾经毫不讳言的对我的本堂神父也说过这话。当时我说:“我感觉我是带着使命来的。”有一位老教友在我旁边说了一句:“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而来的。”这话让我听来,多少有点批评的意味,我的心里有一些惭愧。是啊!
莎士比亚曾在作品中用数字“五”描述过花、胎记和纹章数,阿斯奎思认为这是他申述信仰的方式。由于阿斯奎思书中充满了莎翁名著片断和对其详细的“破译”,尽管这本书惹来颇多争议,却仍颇具吸引力。
过大瞻礼时,堂里的教友分为两部分,一边是蒙民,一边是汉民,蒙民唱了汉民唱,过瞻礼时,他们从很远的地方来,因为路途遥远,来参礼的教友有很多需要在堂里住三天,瞻礼的前一天赶到,瞻礼后一天才能离开。
(《马尔谷福音》13:31)许多世纪以来,圣经饱受质疑和反对,著名学者兰姆说过:“没有任何一本书,像圣经这样被宰割、被考察、被查缉、被诽谤……(有哪一本书),曾经经历这么多的集体攻击?
文首的二位妈妈似乎从未考虑过拨出特殊时间来祈祷的问题,她们的心全在天主内。她们的整个生活已潜入天主圣爱内,所以她们一旦进入神圣空间,立即与天主翕合无间,乐不忘返。她们的境界已非「水」和「竹」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