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主的宠爱有一次,一位修女问德肋撒修女:“院长,我觉得您免费供给穷人各种东西的做法,是在宠坏这些人,是在让这些人丧失自己人格的尊严。”全场一片寂静。
平信徒神学家科洛(ThierryCollaud)是瑞士弗里堡天主教大学伦理神学系讲师,他非常理解兰贝蒂的感受。他忆述在兰贝蒂事件中,至为重要的是,她的丈夫一直都没有悔意。
教宗对此表示,「偶像崇拜向来让人带著选择性的目光看待事情:它让你只看到好的一面,却忘记坏的一面。在这个例子中,以色列人想起餐桌的美味佳肴,却忘记那是奴隶的餐桌。
当天福音讲述,司祭长和法利塞人开会决定杀害耶稣(参阅:若十一45-56)。
这些人应当先受试验,如果无瑕可指,然后才能作执事⋯⋯执事应当只作过一个妻子的丈夫,善于管理自己的子女和家庭,因为善于服务的,自可获得优越的品位,而大胆地宣扬基督耶稣内的信仰”(弟前三8-10,12-13
可是这种“见证”常常会让听者失去信仰的重心:天主那纯然的神体、公义的审断、严格的教导不再被提及;耶稣所讲的天国的“比喻”、要人“从上而生”才见天国、要人信了他的话并去实行才得进天国等等也不再被宣讲。
教宗方济各3月2日在周三公开接见活动中对人的长寿作了省思,这是他第二次以老年为主题的要理讲授。
这是对我们的一个邀请,为的是别让我们封闭在习以为常、自我满足的平庸中,而是要让渴望重新振奋,因为寻找、向前进的渴望不会熄灭;要培植善的梦想,为寻找上主的新意,因为上主不只是重复,而是常给我们带来新意,圣神的新意
在安提约基雅他展现他同皈依的外邦人尴尬地在一起——保禄强烈地谴责了他这点(参阅迦2:11-14)......最后根据传统,在《你往何处去》中,他尝试面对殉道时避走,但在路上碰到了耶稣,重获勇气再返回城内
然后圣神必会推动教会到地极。但这里发生的,我们可以称为,一种提前,为此,在客纳罕妇人这段中,天主工程的普世性已经彰显。有趣的是耶稣的随和:面对妇女的祈祷,“他提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