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教区还没有普及中文新礼弥撒,神父们做的是拉丁文弥撒,穿的白袍、祭衣是法国式祭衣,祭衣穿戴的先后顺序是领布、大白袍、圣索、领带、手带、祭披。
他是学英文的,我就用中文写个提纲,他帮忙翻译成英文。可是,我们两人为每一句话不断地辩论,我说东,他就说西;他说东,我就说西。常常高声争吵,真怕有人误会我们两个中国人是在为私事吵架。
(如a:近年来普世华人教会,以中文举行弥撒。以及适应华人传统习俗的敬祖祭天。)世界各地的人信从福音,领洗进教的人,持续不断,年年增加。天主教会以其博爱的精神,克服社会乱象,提供最佳的服务。
当时的宗教课教师仅2人,他们克服种种困难,把拉丁文神学书翻译成中文,编写成讲义作为教材,为学员们进行讲授。
高夏芳修女长期受西方教育,晓谕多种语言,她在中文语言学、文学等方面的确也造诣不浅:语汇丰富,词藻华丽,典故和古人诗文运用自如。
台湾教会推行本位化的成功经验很多,例如把教会很多的礼仪文件翻译成中文,让人们能够了解而不会觉得突兀;另外也吸收了中国文化的特长,比如对祭天敬祖一些方式的表达,让中国人很自然地接受。这是台湾教会的成就。
不过有意思的时,在格里高利历颁布是,天主教已经发生分裂,德国神学博士马丁·路德在1517年发起的宗教改革,使北欧许多地区变成新教(基督新教,在中文里被不恰当地叫做基督教),拒绝接受教皇的权威
吴若石神父被多家媒体竞相报道,加拿大中文电台《加居生活Q&A》、台湾TVBS《健康两点灵》、湖南卫视的《越策越开心》等节目邀请现场说法。
中文里也有许多表达信仰的说法,如信仰、信德、信念、相信、信任、信心、信赖、信奉、信从、信服、信理、信教等。4.信仰是人类语言运用中的基本概念,人若无信仰则无以生存,犹如孔子所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但是有个奇怪的现象,教堂里参与中文弥撒的绝大部分是老年人,而少有年轻人,参与英文弥撒的大部分却是年轻人,而少有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