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我来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玛20:28)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谦卑的主耶稣所发的声音:凡高举自己的,必被贬抑;凡贬抑自己的,必被高举。
这不会是会给我们带来安慰和希望的想法或技术,而是我们母亲的脸,抚摸着我们生活的双手,为我们提供庇护的披风。让我们学习如何找到避难所,每天都靠近我们的母亲。」
父亲去世后,我肯定,在他这一面,那些行为不能说他是忘记了什么,而是显示他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的人,甚至一直到他临终的时刻。他总想着还有一件事要做,还有一个地方要去。也许,你和亲人的关系有些紧张。
无论何时当你向我打开心门,无论何时当你亲近我,你将会听到我一遍一遍地说,不是人类的语言,而是我的心神,“无论你曾做过什么,我为你自己的缘故而爱你。”
但教会提醒我们,本不是躺在马槽中的可爱的胖娃娃“小”耶稣,而是天主子降凡成人——天主慈爱的显示。
不是,而是佛菩萨给我使命,是我早年发了愿:“佛法这么好,知道的人这么少。”我发愿要将佛法让更多人知道,是愿力让我成就这些。我这一生常在打针、吃药中度过,但我继续活着,我感觉到我有责任。
2、司铎的牧灵精神在中国,基督徒还没有学会以个人方式来表达他们的信仰:不会宣扬天主,不会研读圣言,不会自发地祈祷,不会自主、自由地度信仰生活(而是在父母、教会的督促下参与礼仪)。
切记,不是在现场临时找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找到的。他或她可以做你信仰的楷模,需要时,一生教导你的人。2、圣名:最好自己领洗前,选个圣人做自己一生的主保。对这位圣人尽可能多了解,多认识。
在谈论神圣的事情上,我们所寻求的,不是个人的满足,而是他人的神益。敌人的手法不外是夸大或抑制天主的神恩,这是我们应该小心提防的。
台湾的礼仪牧灵专家宋之钧神父提出一个适合我国情况的见议:他说我们中国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在祖庙中要举行隆重的“冠礼”,给他戴上成年人的礼帽,父亲除给他小时起的名字外,再给他起一个“字”,表示他不再是儿童,而是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