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想知道更多有关利用祈祷来帮助已去世亲人的事。许多其他的宗教相信,如果某人死了,为其祈祷为时已晚。圣经中在哪里可以找到支持我们为亡者祈祷的信仰根据?
顺治十二年(1655),兵科给事中季开生因建议皇帝不要派太监到扬州采买女子的一纸奏疏,引得顺治勃然大怒,并以“太祖、太宗制度,宫中从无汉女,且朕素奉皇太后慈训,岂敢妄行”(《清世祖实录》卷92)等为自己辩解
原祖被逐出地堂,洪水罚世,火烧五城,人类所遭受的这些痛苦都是因为犯罪所致,是罪有应得。《要理问答》中讲,天主“有善必赏,有恶必罚,不在生前,必在死后。”
笔者认为,福音对联的艺术效果,其内容、形式及涵义等方面都远远超过出了属世的那些低俗的对联。比如:“吉日开新业;德门发大财”、“艾旗招万福;蒲剑斩千妖”等。
我庆幸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可以享受阳光和快乐,也可以品尝辛酸与痛苦……可是我有什么资格生活于此世呢?他却为什么不能呢?我知道了,这是主的恩赐,为此,我应感恩!
我们打从普世博爱运动的开始,已体验到这一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特伦托经常受到轰炸,我们要逃跑到防空洞去躲避,手中只能携带一本细小的福音。我们打开福音一起阅读。
只是协助我们荣主益人救灵魂而抵达永生的桥板和工具,我们切不可本末倒置而抓芝麻,丢西瓜干买椟还珠的傻事,只为衣食住行,发家致富享受快乐而废寝忘食精打细算日夜奔波,好像永远不会离开世界一样,到了那离世的日子,我们又会像没在此世活过一样
教宗的讲话直入主题,首先指出在本笃十五世教宗称之为毫无意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年後,仍有许多民族视和平只是一个遥远的幻想。
虽然跟随耶稣,是不是仍然关注世俗人所关心的吃喝玩乐享受。主,你知道我的软弱,我虽然愿意跟随你,可时不时地我的思想会徘徊在你以外。求你常常助佑我,排除在我生命中一切阻碍我走向你的事物!
周恩来总理早年赴欧洲留学时,曾积极为天主教《益世报》撰稿,而张学良将军早在1917年就加入了奉天基督教青年会,两位彪炳千秋的风云人物,都在青年时代受到过基督文化的熏陶,这无疑也是促进教堂会谈成功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