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正如圣依纳爵所说:“因为不是知道得多,而是内在地意识到并享受事物,这才使人满足。”
1658年6月,陆方济主教(1626-1684)和郎伯特主教(1624-1679)被命名宗座代牧主教,与高托兰第·依纳爵主教一起,被派到远东去负责这使命,但后者在路上逝世了。
大会建议编撰一份广纳基督宗教各派别殉道者的名录。此外,《报告》也强调了「众基督徒之间的合作」是一项资源,有益于「治愈那些导致不同族群、民族和国家对立的仇恨文化、分裂文化和战争文化」。
正因为他为盼望这些恩宠,也就向他们关闭,但是,圣神以不可言语的叹息,将这些深入的渴望放在我们心内,于是,我们的祈祷才真正受到天主的悦纳。
在我们教会历史上,众多过去的坏人后来都成了好人,成了喜乐传扬福音的圣人,从保禄到奥思定,从方济各到依纳爵。每一位圣人都有他的过去,每一位罪人都有他的未来!其次,我们要看到天主对人的爱。
助人爱人是天主所悦纳的,但是助人也是需要极大的智慧,在助人为乐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足够的智慧,“像鸽子一样温顺,像蛇一样机警”,不能把愚蠢当做善良,反而遭到他人的反噬,警惕“拯救者情节”。
耶稣在纳匝肋会堂中的宣讲,正是唤起这些释放的时刻:祂向贫穷人宣报喜讯,使盲者复明,并为被囚禁和受压迫的人带来自由。
位于意大利南部城市萨勒诺的第勒尼安海湾的萨勒诺医学院(建于公元9世纪),在其附近的蒙特卡西诺修道院里,从希腊语和阿拉伯语翻译而来的世界医学文献一应俱全。
圣座的一位大外交官,卡萨罗利(AgostinoCasaroli)枢机曾提到过一种「在忍耐中的殉道」。为了在自由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获取最大的益处,在与最难协商的谈判者对话时,不但需要去聆听,也需要被聆听。
(塞内卡《论恩惠》)苦中作乐和苦中多忧,其情景是绝对不一样的。在那个荒诞的年代里,有两位音乐家被关进了牛棚。一个成天在苦海里怨天尤人,怨气满腹;另一个却在打谷机的噪声冲击里,抓住了美丽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