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自己,勇敢去爱
2025-09-05 09:49:14 作者:林红艳
图:玛利亚
《月亮与六便士》中有这样一个角色:迪尔柯·斯特罗伊夫是一个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蹩脚的画家”,他热爱绘画但却画技一般,“他对严酷的现实置之不理,始终从精神的视角”去审视绘画作品,同行们常常对他毫不掩饰的表示蔑视。他会赚钱又慷慨,因此别人总是向他借钱。他很重感情,即使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对他冷嘲热讽极不礼貌,但他却仍然一次一次的原谅他的无礼,并且对这个嘲讽他的人给与满心的欣赏,称他为“有天赋的画家”。在斯特里克兰德病重时将他接到自己家里精心照顾,在他体力恢复后又将画室腾出来给他用,甚至自己深爱的妻子准备跟斯特里克兰德私奔的时候,他竟然因担心妻子受罪而选择自己离开,让斯特里克兰德鸠占鹊巢成了家主。后来妻子因悔恨气恼自杀未遂,他又毫不计较地照顾妻子直到她死去,为其办理埋葬相关手续,一切结束后他选择回到故乡荷兰的小城,在那里生活下去,也许“他会和一个朴实的荷兰姑娘结婚,我相信他会得到幸福”。
迪尔柯的行为,正如作者毛姆说的“他不停地被人伤害,但是他本性又是那样善良,不愿对任何人怀恨在心,就算给毒蛇咬了,他也不知道要吸取教训,一旦疼痛过去了,又会怜爱地把那条蛇拥入怀中。”作者认为这样的人是滑稽可笑的,可是迪尔柯的行为让人忍不住想到国内一个影视角色:许三多。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孬兵”许三多,在老家农村、草原五班甚至后来的钢七连中,始终是被别人欺凌、嘲笑、孤立的对象,老乡伍六一、连长高成对他毫不掩饰的厌烦蔑视,但是许三多因为强大的钝感力,以及对别人自始至终的真诚善意,最后化解了所有人对他的敌意,自己也成了一名优秀的特种兵。中国二十四孝中“芦衣顺母” 闵损生的故事也是同样的道理。
像迪尔柯、许三多、闵损生这样的人,对人自始至终抱有真诚和善良的态度,始终坚持一厢情愿的爱人之心,在现今的世界仿佛异类一般的存在,是愚蠢可笑的。可静心反思,他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坚定的爱人之心,真是主耶稣教导我们所要做的:
那时,伯多禄前来对耶稣说:“主啊!若我的弟兄得罪了我,我该宽恕他多少次?”耶稣对他说:“我不对你说:直到七次,而是到七十个七次。”
“七十个七次”对他人的宽恕,是主要求我们建立坚定的爱人信念,这爱人的坚定信念应该是建立在磐石之上的坚固房屋,能历经他人“七十个七次”的摧毁而巍然不动。这种坚定的内核犹如松柏傲然不屈,能抵抗住一切风雨雪霜,最终周围人才能被感染改变。但一般人面对矛盾和情感上的伤害时,都是讲究“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如果对方做不到平等的情感付出时,会甚至会说“人若犯我,斩草除根”的话。我们作为主耶稣的门徒,是被天主在众人间特选的羔羊,受到主特殊的恩宠和照顾,我们绝不能随他人之大流,丧失自我之热心。我们应该常常保持对人的热心和爱德,以助人为乐,以助人为自豪,效仿热心的撒玛黎雅人,用自己的热心和爱德去积攒天上的财富,去践行基督徒的使命,为人做好基督徒的榜样。
助人爱人是天主所悦纳的,但是助人也是需要极大的智慧,在助人为乐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足够的智慧,“像鸽子一样温顺,像蛇一样机警”,不能把愚蠢当做善良,反而遭到他人的反噬,警惕“拯救者情节”。心理学上的“拯救者情节”是指一个人在关系中,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有时甚至是无意识的冲动,那就是坚信自己有能力,甚至有责任去改变、去拯救他人。这种现象在爱情中尤为凸显,但是在普通人际关系中也时有发生,有拯救者情节的人,对人际关系的界限模糊不清,想要通过自己的付出和爱护,使得他人“浪子回头”而对对自己产生感激,随之自我心理上也产生一定的优越感和成就感。
“医不叩门,法不轻传”,一个人是否需要帮助,是否有感恩之心值得帮助,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人,我们是否有拥有足够的能力去救人助人是需要谨慎考虑的问题,绝不可轻举妄动反而危害自己。曾有一个被很多人点赞的的视频:有人溺水,但是岸上几个游泳的大哥眼看着落水者在那里挣扎也不施救,看着其力气将尽时一个大哥快速游过将落水者拖上了岸,非常的沉着淡定,富有智慧。
如何才能有效智慧的帮助他人摆脱困境,我们基督徒要多做祈祷,祈祷圣神的仁爱和喜乐降临我们心中,只有自己充满能量,充满热情热爱生活,才能形成良好的气场去吸引别人,耳濡目染中也会感染他人,祈求圣神七恩降临我们心中,让我们自己爱心与热情不因生活的劳累,他人的冷漠而自我颓丧,做一个有着明光的灯台,做一个能让飞鸟停落在上面的大树,这是首要的“自修”。
其次,我们要常常祈祷,让天主以他的威严尊贵保护我们,赏赐我们坚强的信德,我们才能坚定自立,意志上犹如苍松腊梅,不轻易对我们所怀的爱德与信仰产生怀疑。
再次,效法耶稣和门徒的榜样,将他人的恶意和不理解当做个人十字架,坚强努力的背负起来,不抱怨不推脱。我们人性都是软弱的,在遇到他人的语言、行为的伤害时,免不了心生怨恨气急败坏,感叹“好心没好报”,感觉自己的自尊受到践踏,而对自己的信仰、爱德产生怀疑。要经常阅读圣经及圣人传记,就可以很好的从耶稣、门徒及诸位圣人身上汲取平静而强大的精神力量。
再者,要充分的调动资源积极学习成长,在自己的工作和劳动中成长自己,用阅读和学习武装自己,主动选择优秀的文学、教育、思想、哲学等去学习,就会“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其中的智慧和能量会逐渐滋养自己。传统的《圣经》自然不必多说,一些教会的灵修书籍、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作品、国内外名著的阅读必不可少,要时常坚持阅读。文字表面上是一些符号和图片,但实质上是作者精神和意志的超时空表达,文字承载的精神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文字润泽人心的效果是缓慢而深刻的。而一些专业技能书籍,则可以增加我们的生活常识,应对一些突发状况,如了解基本电学知识才能去合理解救触电的人,而丰富的化学常识才会灭火,护理学知识可以帮助生病的人,而心理学知识则能使人内心焦虑得到缓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我们在学习和劳动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外帮助他人践行基督徒的爱德,对内常常祈祷自省成长自我,对外做一个温暖爱人的人,让人人看到基督徒的修德和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