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从罗马杰梅利医院通过唁电表达他的悲痛之情。
讣告宁夏教区圣母会刘俊红修女,圣名玛加利大,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9月22日23时48分,安息主怀,享年59岁。刘俊红修女,信仰虔诚,爱主爱人。勤勤恳恳,为主做工。
瞻礼弥撒由教区李晶主教主礼,本堂张新宽神父、副本堂张全利神父共祭,并给新领洗的教友施行了坚振圣事。
有关基督宗教在中国如何体现其普世性方面,可以这样说,普世性不是抽象的,普世性的一些原则在具体体现出来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地域性的表现,普世性和地域性是密切结合的,没有一个超越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普世性。
在罗马的鞭笞石柱数个世纪后,鞭笞石柱或许于1223年由若望・科隆纳(GiovanniColonna)枢机在第五次十字军东征期间从耶路撒冷被带来罗马。科隆纳枢机的姓氏,意思即为石柱。
天主教香港圣经协会的徐静思形容:雷永明神父荣升真福,确是香港天主教会及至普世华人教会的光荣。信众可感到欣慰和自豪,因为雷神父奉献一生将圣言带给华人,他是属于中国人及香港人的真福。
这促使退休教会法教授哈特穆特·察普(HartmutZapp)入禀控告德国教会,认为如果梵蒂冈不同意他该受到绝罚,那么德国教会就不能纯粹因他逃避缴税而开除其教籍。
因此﹐礼仪是具有普世性的。教宗说明:「基督徒的礼仪是宇宙性的圣殿——复活基督的敬礼﹐祂在十字架上伸开的双臂﹐是为了将所有人引入天主永恒的爱的怀抱中。
除了在礼仪生活上的祭献外,还要实践生活上的祭献、服务和牺牲,以履行圣化世界的使命;教友也负有先知职,去宣讲真理,带出正义、仁爱和和平的精神;至于教友的君王职,是为分享基督王道的使命,让天主在自己心中、家中、工作地方及普世为王
罗马(亚洲新闻)-「很多年轻人以门徒身份来到普世青年节,我也毫无疑问,你们离开时以传教士身份回去。你们知道天主召叫我们作出明确的决定,无惧婚姻、司铎或奉献生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