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之前,需要成为卑微的人为了深入探讨天主这个最细微和最具决定性的特质,帕索里尼神父对《玛窦福音》叙述的“公审判”比喻(廿五31-46)作了仔细、全新的解读:这段经文指出,在末日时,上主将依据兄弟友爱的准则来审判人类
教宗期勉众人依循塔冷通的比喻行事(参阅:玛廿五14-30),提出两条当走之路。
当天福音记载有人要求耶稣为他分家,耶稣却透过糊涂的富人的比喻来回答这个问题(路十二13-21)。教宗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它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教导”。基督“敦促我们要远离贪婪,即对拥有的贪恋”。
把天主与人的关系类比为牧人与羊群,这是圣经上用得较多的比喻。这与犹太民族的游牧生活息息相关,善牧与亡羊的比喻就是这种典型生活印记中的一个。耶稣说:我是善牧:善牧为羊舍掉自己的性命。
教宗在这篇要理的开端引述路加福音荡子的比喻或更好说慈父的比喻为例,他说,同福音中其它的比喻一样,这个比喻清楚指出了天主为人类制定的计划。那么,天主的计划是什么?
耶稣为了给我们解释在人与天主的关系中恒心祈祷的重要性,讲了这个关於判官和寡妇的比喻。比喻中的判官是个不义,肆无忌惮的人,而且不敬畏天主。寡妇则是个无助的女人,在法律面前无足轻重。
(依25:6)玛窦福音以国王为儿子摆设婚宴比喻天国。在比喻的开始,我们看到了那些先前被请的人,因各种理由拒赴婚宴。于是,主人就派遣仆人到各个路口去,将所遇到的人都邀请来。
他讲解了麦子和莠子的比喻,指出我们若以仁慈对待他人,我们将得到仁慈的审判。主日福音记述,家主在田里撒下了好种子,仇人也在那里撒下了莠子;但是家主阻止仆人拔掉莠子,免得他们在拔除莠子时连麦子也拔出来。
这次礼仪中的读经选自《路加福音》,讲述荡子的比喻。随后,加纳塔马利教区总主教纳梅(PhilipNaameh)对此进行了反思,向在场众人说:「我们往往保持缄默,视若无睹,避免冲突。
教宗表示,耶稣讲的两个比喻开启了我们对天主奥秘和人类如何展开活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