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0年三年经济困难的岁月里,全国人们都忍受着饥饿的威胁,粮食很是珍贵。在离我们村三里多地的北河村西边的破庙里,住着一位双目失明的穷老婆婆,她靠乞讨度日。母亲从那里经过发现后,就多次去那里探望。
圣希伯律(St.Hypolitus)说:“一般情形慕道者接受培育三年,但决定他们改变的不是时间上的长短,而是生活行为的表现”。而且对慕道者的生活和职业也有严格的要求。
今日的中国修院教育虽然还不成熟,但无论在神学教育、团体生活、还是行政管理方面都力求配合梵二教会的精神,培育未来的神父们成为圣言的服务者。
我们的毕业生返回到他们的神圣场所,或到新的单位,去帮助那些忠信者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或在所从事的行动中,努力辨认人生的目的;引导他们去关爱他人、服务他人,尤其为最需要者服务。
接着,孟太太特别强调:他俩现在生活的重心就是为天主和教友服务。自她坚定的话语中,我感受到孟先生夫妇敬天爱人的信仰和具体的生活实践。
当他们去落实这份服务的时候,只要是有需要的人,都是援助的对象,不分教内教外。
李神父又接过赡养两位老人的责任,发动教友们送钱送衣送粮食,全程服务,从而使两位老人衣食无忧。逝世前,两位老人也都领了洗。李神父崇高的品德令人景仰,就连当地一些老干部也积极协助他开展工作。
正如主耶稣向德肋撒姆姆指出的痛心现况:许多神父、修女为富人服务,而为我的穷人服务的,一个也没有!乡村教会的牧灵与福传应该如何进行?出路何在?我们访问了在乡村堂区服务的田小庭神父。
早年圣诞期内,胡贤德神父和徐吉伟神父(中间穿白衣者)在一起服务早年,贺近民教区长(中)与胡贤德神父(左一)及教友们以身垂范全心奉献无论作一名平凡的本堂司铎,还是被召选为教区牧人,胡贤德主教始终忠于自己的铎职和牧职圣召
依赖救主基督的慈悲、怜悯和惠顾,我领受铎品,投身于教会的服务。二十五载的铎职生活,令我感慨万千!今天,我特别借用已故教宗本笃十六世的一句训诲:“不求被世界理解,但求在真理中做基督的人。”